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男子血压居高不下,竟因肾上腺藏“炸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10:57:00    

53岁的王先生(化名)患高血压十年,虽按时服药,但血压总是控制不佳,近半年还反复现胸闷、浑身乏力,爬两层楼就腿软发抖。一次体检发现血钾偏低,进一步检查发现肾上腺有1厘米左右的腺瘤,最终,王先生被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研究显示,大约5%至10%的高血压患者患有原醛症,该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继发性高血压,但因症状隐匿常被误诊,错过了可逆治疗的窗口期。

高血压背后的“隐形杀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是由于肾上腺分泌过多醛固酮激素所致。醛固酮的本职工作是维持体内钠钾平衡与水分代谢,但当它分泌“过头”,就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钠潴留增加血容量,导致血压升高;钾大量流失,造成肌肉无力、心律紊乱;同时长期刺激还会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但是,早期的原醛症往往表现得与普通高血压无异,因此常被漏诊。如果高血压伴随以下表现,就应当高度警惕:

  1. 血压控制困难:明明服用了三种甚至更多的降压药,血压却仍居高不下,尤其是舒张压偏高、波动大;
  2. 低钾相关症状:持续乏力、四肢酸软,多尿、口渴,甚至出现心悸、早搏等心律问题;
  3. 代谢异常:如血糖升高、骨质疏松等。

六类人群尽早筛查原醛症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原醛症患者都会出现低钾,有数据表明高达40%的患者血钾值正常,仅靠血钾难以发现。

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原醛症,实现“精准测量”,六类人群建议尽早进行原醛症筛查:已使用≥3种降压药物但血压仍控制不佳者;高血压合并低钾或血钾边缘偏低者;有早发高血压或家族中有人在40岁前患心脑血管病;影像学发现肾上腺结节或双侧增生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一级亲属确诊过原醛症者。

在诊断原醛症时,有着一套科学严谨的流程。首先通过醛固酮/肾素比值(ARR)进行初筛,这就像是一张“大网”,先初步筛选出可能患有原醛症的患者。接着,会进行卡托普利抑制试验等激发实验,进一步确认激素是否存在自主分泌的情况。然后,利用肾上腺增强CT来定位,查看肾上腺是否有病变。王先生就是通过肾上腺增强CT发现了1厘米的微小腺瘤。为了更准确地判断病灶的功能,还会通过肾上腺静脉采血(AVS)或核素显像来确定病灶是否分泌活跃。

“手术切掉”并非一劳永逸

原醛症就像体内潜藏的“炸弹”,不仅悄然升高血压,更在无声中破坏心、脑、肾、血管等人体系统。目前手术切除是被公认的治疗方法。术后几周,王先生的血压降至理想范围,原本困扰他的乏力和心悸也基本消失。

但是,临床中也有不少误区,比如,一些患者认为“CT没发现问题就不用担心”,实际上,原醛症的腺瘤体积小、难以在常规影像上识别,功能学检查才是关键。还有患者认为“手术切掉腺瘤就一劳永逸”,但如果存在长期高血压史,部分患者术后仍需小剂量降压药维持;也有部分原醛患者是不能通过手术治疗的。因此,如何确定自己的原醛症是否适合手术治疗,就需要通过专科医生的评估了。

(本文由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王欢撰写、陈慧审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