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7 10:40:00
新疆网讯(记者王磊)“叔叔,回去记得保暖别受凉,多喝水,饮食也要清淡些……”7月16日,为一位古稀之年的患者做完推拿治疗,袁师玲轻声叮嘱道,话语里满是关切。
今年25岁的袁师玲,来自山城重庆,是2022届西部计划志愿者。如今,她已在乌鲁木齐找到了事业的沃土,成为新疆军区总医院幸福路医疗区中医康复科的一名康复治疗师。
三年前,从四川一所医学院校毕业的袁师玲,怀揣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的坚定信念,毅然跨越千里,只身奔赴新疆,加入了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行列。
“新疆,是我从未踏足却早已魂牵梦绕的地方。课本里辽阔壮美的山河,纪录片中飘香的美食和各民族同胞团结奋进的故事,都深深吸引着我。”袁师玲回忆起初心。
踏上这片热土,袁师玲很快便融入了当地生活。“这里的牛羊肉特别香,我这个‘肉食动物’真是吃不够呢。”她笑着说。
在乌鲁木齐水磨沟区服务的两年里,袁师玲的足迹遍布多个岗位:从史志办、区委编办,到振安街街道办事处安监站,再到区政府办。在史志办和区委编办,她深入基层,为摸清组织脉络、服务基层建设贡献智慧;在安监站,她严谨细致地排查隐患、制定预案、组织演练,筑牢安全防线;在区政府办,她扎实推进党建工作,落实“三会一课”,组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这些经历,让她对边疆基层的脉搏有了更深的体察。
作为一名医学生,袁师玲始终关注着基层群众对健康医疗的渴求。她深知,守护边疆人民的健康,正是自己专业价值的归宿。
2024年7月,一个契机悄然降临——新疆军区总医院幸福路医疗区中医康复科招聘人才。袁师玲毫不犹豫地投递了简历,并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如愿被录用,正式披上了“白衣天使”的战袍。
在这里,她全身心投入到热爱的专业领域。每天,她精心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从精准的针灸、推拿等中医技法,到细致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每一个环节都倾注着心血,因为这关乎患者未来生活的质量与尊严。
一位肩关节术后活动严重受限的患者令她记忆犹新。“他刚来时,连抬手臂都困难,眉头总是紧锁着喊疼。”袁师玲每天为他精心施治,结合中医理疗与现代康复训练,并根据恢复情况不断调整方案。两周后,奇迹发生了:患者的疼痛显著减轻,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如常,后来竟能轻松地做俯卧撑、吊单杠了。
“当这位大叔送来锦旗,憨厚地笑着说‘袁医生,我又能干活养家了!’的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化作了暖流。我忽然明白,医者最大的价值,就镌刻在患者重获健康后那舒展的笑容里。”袁师玲动情地说。入职不到半年,她已收获了三面饱含感激的锦旗,每一面都承载着沉甸甸的信任。
“如今,新疆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呼吸间是香甜的瓜果气息,穿行在充满烟火气的街巷,感受着患者的信任与笑容,这就是我扎根前行的力量源泉。”袁师玲目光坚定地说,未来,她将继续深耕中医康复这片沃土,精进医术,传递温暖,让更多边疆同胞摆脱病痛,重拾健康活力。
将青春的根系深深扎进这片广袤的土地,用专业守护万家安康,用坚守见证边疆的繁荣与稳定。袁师玲说:“这不仅是我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庄严承诺,更是我将用一生去践行的无悔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