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康道医疗加强技术创新 智能设备升级用户体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2 07:00:00    

穿上“外骨骼”装备,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不仅能站起来,还能稳稳地行走,这是发生在康道(青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展厅的一幕。

这套可以由患者独立控制的设备是康道医疗自主研发的KD9下肢外骨骼步态训练系统。“该设备采用人工智能交互技术,能够满足因神经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需求,提供行走、踏步、坐站等训练。设备还内置患者管理系统,可以实时记录和分析患者训练数据。”康道医疗研发总监陈永源介绍。

位于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康道医疗是一家专注于康复医疗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脑机接口、数字化技术等前沿领域为核心研究方向,构建起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高性能康复医疗器械体系。目前,公司已推出AI康复机器人、上下肢主被动运动康复机、多功能诊疗床及护理床等系列产品。

一家刚成立3年的公司,推出如此丰富的高科技产品,背后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陈永源告诉记者,市场上主流的康复机器人普遍采用刚性控制模式,其驱动力输出直接、固定,无法精准匹配患者需求,使用起来也会有不舒适感。“用户需要的是能感知其意图,并灵活进行动态调整的机器人,因此,我们亟需攻克机械臂精准控制这个难点。”

为此,康道医疗组建了一支由资深算法工程师组成的研发团队,通过对大量训练数据的分析,不断优化算法模型,使其更加适应用户的康复需求。公司还积极与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引入先进算法和技术手段,不断提升AI算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捕捉患者的关节角度等生理数据,实现高度柔和的驱动力输出,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同时,基于AI的动态优化算法,康复机器人还实现了从执行固定程序到自主学习的跃升。“公司首创的‘AI智能镜像步态学习功能’,可以通过患者的步态数据生成个性化训练方案,突破了传统设备依赖固定程序的局限。”康道医疗技术总经理刘剑伟说,针对需要进行下肢康复的卧床患者,公司研发的设备可以配合治疗师学习患者的训练路径,适应其训练轨迹,更加精准地进行重复性康复训练。

硬件方面,依托强大的算法控制能力,康道医疗创新使用了六轴协同机械臂结构,相较传统的三轴设备,这种仿生结构设计提供了更高的自由度,能模拟人体肢体的复杂运动,完成更多角度的动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有效解决传统康复训练中训练方式单一、效果不佳的问题。此外,公司还针对不同患者的体型和康复需求,对机械臂进行了个性化设计和调整,进一步提高其适应性和精准度。

从刚性控制到柔性交互,康道医疗实现了算法和机械臂“软硬兼备”的创新研发。目前,公司已申请数十项发明专利,在人工智能康复领域建立起技术优势,最新研发的轻量化外骨骼重量控制在2千克以内,穿着几乎无感。

强大的医工交叉研发体系和闭环创新生态为康道医疗持续创新提供支撑。公司不仅汇聚工程技术人才,还与康复医学专家合作,确保研发始终紧扣临床需求。“从结构设计、电路开发、核心算法优化到人机交互与场景建模,多学科深度协同是我们的研发优势。只有深入了解临床需求,才能开发出患者真正需要的产品。”刘剑伟说。

如今,康道医疗的产品已应用于部分三甲医院的康复科,实现了患者在治疗与康复过程中的大数据平台管理。目前,公司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速,康复医疗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公司总经理吴昶霖说:“康道医疗将持续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深化医工结合,通过自主研发与国际合作,推动康复医疗技术和服务向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迈进,让更精准、更安全、更温暖的康复科技惠及更多患者。”(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