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跨越七十载的凝望,93岁志愿军老兵“云”上重访鸭绿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3:05:00    

七十多年前,抗美援朝的战士们跨过鸭绿江,在长津湖的冰雪中铸就铁血军魂,在上甘岭的炮火里挺起民族脊梁。他们用青春守护和平,用生命捍卫尊严,在异国他乡的焦土上镌刻下中国军人的不朽丰碑。

在陕西西安,有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他叫朱焕江。他1951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1月跨过鸭绿江赴朝鲜作战,曾参与过金城反击战等战役。如今,已经93岁高龄的他,有一个心愿,就是再去曾经走过的鸭绿江边看一看。

在陕西西安二一二所,记者见到了93岁高龄的朱焕江老人。得知记者登门拜访,想要了解他当年抗美援朝的事迹时,他非常坚持要先换上军装。换好衣服后,身上挂满勋章的朱焕江老人,郑重地拿出了他珍藏多年的抗美援朝纪念章。

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 朱焕江:我入党69年了,接近70年的党龄。

老人的情绪非常高涨,滔滔不绝地和我们讲起了当年他亲身经历的事情。

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 朱焕江:飞机马上一过来,“咚”!扔了两三个炸弹,我们正好在旁边,刚刚把部队打开,好在部队伤亡不大,飞机轰炸我见了三次。

朱焕江老人说,他经历过很多场战斗,也执行过很多次任务,而让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1953年一次执行情报传递任务的经历。朱焕江老人说,那次情报传递的任务,他不熟悉地形,只知道大致方位,沿途还有敌军的封锁。为了突破敌军两道封锁线,他携带指北针在夜色中前行,头顶有敌机轰鸣,身畔有机枪火网交织。老人说,他当时摸黑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进了六个多小时,当时想得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情报必须送到!

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 朱焕江:通信兵要送情报,我们靠指北针往下走,两个小兵晚上同行,通过两个封锁线,第一个封锁线敌人封锁了,我一个人去,这个机枪扫射。

在回忆长津湖战役时,说到当年牺牲的战友,老人声音陡然低沉,眼中闪烁出了泪光。

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 朱焕江:长津湖战役结束后,我们伤亡很大,一大半人都战死了,我是老党员了,一切都是党的。我最后生命结束了,遗体要捐献,心中永远忠于党,任务永远保卫人民,只要人民需要我可以献身。

退休后的朱焕江老人,始终践行共产党员的誓言,投身公益宣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大家,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当记者问起老人有什么心愿时,老人说他现在的心愿就是想再去鸭绿江看一看。

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 朱焕江:很想去一趟丹东鸭绿江边,看一看,作为老兵,都想去鸭绿江看一看。

得知老人的心愿后,记者查询了天气行程,跟鸭绿江断桥景区的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但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记者还是决定使用视频连线这种安全稳妥的方式,带老人看看他曾经走过的地方。

记者跟鸭绿江断桥景区的工作人员商量好后,再次登门拜访了朱焕江老人。

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断桥景区宣教部 王欣迪:朱爷爷您好,我是鸭绿江断桥景区的讲解员,很开心也很荣幸今天跟您连线,我现在的位置就是在鸭绿江断桥的桥头牌匾地方,您可以跟着镜头看一下鸭绿江上的两座大桥,旁边的这座是中朝友谊桥,现在仍然在通车使用。

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 朱焕江:你看,鸭绿江那边是朝鲜,这边是我们国家。

这位曾冒着枪林弹雨传递情报的通信老兵,通过视频再次凝望着鸭绿江断桥,他用颤抖的军礼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诠释了跨越七十年的忠诚与信仰。

从战火纷飞的鸭绿江畔到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从青丝少年到耄耋老人,朱焕江用一生践行着“最可爱的人”的初心。当春风吹过硝烟散尽的鸭绿江,革命先烈们传承下来的精神,正在新时代续写新的篇章。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