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0:10:00
计划于今年5月份在央视八套播出的电视剧《安全危机》是一部重量级的大制作,由刘江执导,张杨编剧,张鲁一、高圆圆、曹炳琨等主演。主要剧情为国安局副处长杨光在一次行动中意外卷入一场阴谋,面对陷阱,他深入虎穴,与敌对势力展开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斗争。该剧全程在青岛拍摄,青岛籍小演员仇月晞受邀特约演出,7岁的她沉稳、大气的表演风格令导演连连夸赞。殊不知,这个在青岛浓厚影视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小朋友,“触电”次数已经数不清了。她的成长之路映射出青岛无数青少年的演艺星梦——“电影之都”青岛让孩子的梦想触手可及。
仇月晞
爸爸是广告导演,妈妈曾受过专业的表演培训,仇月晞从小就传承了爸爸妈妈身上的文艺细胞,主持、舞蹈、朗诵样样精通,获奖证书、奖杯摆满了家里的书架。仇月晞从3岁开始做平面模特,拍摄的服装广告铺满了大型商场的门店。
仇月晞在影视剧拍摄现场。
仇月晞妈妈坦言自己没做过“星妈”梦,只是不想让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被掩盖起来。“与其他小朋友上各种学习辅导班不同,我们对孩子的才艺培养比较多,如钢琴、模特、表演等。”正所谓没有积累的热爱难以承载机遇,“真正进入剧组,你就会发现,拍戏并不仅仅依靠演员的表演,而需要整个团队的精诚合作。不论你是年长的实力派演员,还是年龄稚嫩的小演员,摄影机启动的那一刻,你就要卸下所有情绪、所有需求,只服务于角色。”仇月晞妈妈坦言,现在的很多孩子是被宠大的,而剧组生活能让他们认识到集体中“大我”与“小我”的关系,“等你进入现场,发现台词没背过、普通话不标准,或者是镜头拍到你,你却没有适当的反应,那肯定是不行的。”
仇月晞从小就是一个模仿力很强的孩子。仇月晞妈妈至今仍清晰记得女儿3岁那年的某个午后,当自己用夸张的语气模仿动画片里的熊大说话时,扎着羊角辫的女儿突然瞪圆了眼睛,胖乎乎的小手攥成拳头抵在腮边,也跟着粗声粗气地模仿道:“光头强又来砍树啦!”神情和语气惟妙惟肖。自此之后,这个天生的小“戏精”便时常给家人带来惊喜——方才还笑出小酒窝的圆脸蛋,转眼就能皱得像带褶的小包子,睫毛上挂着泪珠;当听妈妈讲起游乐园的趣事时,她会猛地跳起来原地转圈,银铃般的笑声裹着雀跃的小碎步,连发梢都跟着在空中划出欢快的弧线。最让人惊叹的是,一个周五的晚上,妈妈捧着书给仇月晞读《米小圈上学记》,当听到“升旗仪式”4个字时,仇月晞光着脚丫跳下沙发,把印着草莓图案的睡裙下摆往腰间一扎,模仿起系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挺直的小身板像棵小白杨,连喊“立正”的声音都脆生生的,带着一股严肃劲。等妈妈念到米小圈偷偷在课桌下折纸飞机的情节时,仇月晞又瞬间猫下腰,左手摆出攥着折纸的手势,右手指尖在茶几边缘轻敲出“咚咚”的暗号声,忽闪着睫毛作出偷瞄老师的样子,脸上带着狡黠的表情。
信念感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内核——演员必须从内心里对舞台上发生的一切深信不疑,正如《演员的自我修养》中所述:“要使对手和观众都坠入真实感的漩涡,就必须让虚构的时空在演员的血管里奔涌成真。”对于刚踏入校门的仇月晞而言,想全篇阅读这些理论还需要拼音注释的帮助,但她的身体早已在镜头前书写出超越年龄的表演哲学。
2023年深冬的青岛,朔风卷着大海的咸涩味道灌进摄影棚,温度只有零下3℃。当裹着军大衣的场务缩在电暖气旁搓手时,5岁的仇月晞却穿着嫩黄的薄纱裙,赤脚踩在沁着寒气的地板上。她正在拍摄一个春季童装广告,需要持续展现出春日在野外游玩的欢愉。成年工作人员裹着羽绒服仍瑟瑟发抖,还在上幼儿园中班的仇月晞却按导演的要求保持欢喜雀跃的状态整整两小时。“她的小手冻得通红,但眼神始终亮晶晶的。”仇月晞妈妈翻着手机里女儿在片场的照片回忆道。这位青岛小姑娘已拍摄了20多个广告片,既有商场家电促销广告,也有教育机构宣传片。她还参与了不少影视大片的拍摄,在镜头前总能精准地切换状态。
“信念感是她与生俱来的天赋。”仇月晞妈妈这样评价女儿。这种将生理感受转化为艺术表达的敏锐,在《安全危机》的拍摄中达到了新的高度。去年9月,剧组在西海岸新区一个渔港里拍戏,仇月晞需要在一条摇晃的木船上完成长达6分钟的长镜头:从雀跃地张望海平线,到蜷缩在“母亲”怀中,呼吸渐弱。仇月晞忍住晕船的不适,并主动要求关闭取暖设备以保持面色苍白的状态。她连续拍摄了6个小时,并设计出攥紧母亲衣角的细节,这个即兴发挥被导演保留至成片。
正如仇月晞妈妈所言,表演的呈现是综合素质的淬炼,排练童话剧让仇月晞学会了管理情绪;模特培训纠正了她的体态,也培养出镜头敏感度;就连看似与表演无关的钢琴课,也加强了她对于表演节奏的把控能力。“有一次拍哭戏,她突然说‘这种悲伤应该像《悲怆奏鸣曲》的第二乐章’,把现场人都给惊呆了。”仇月晞妈妈坦言,女儿的这种想象力与洞察力是尤为重要的。对不同的人物进行分析,模仿不同的说话语气,仇月晞在生活的细节中找到了表演的真谛。
虽然仇月晞已在诸多影视作品中露面,但她的妈妈并不想将女儿打造成人人皆知的小明星,今年刚刚上一年级的仇月晞就读于家门口的一所普通小学,妈妈给她接的戏都尽量安排在周末或是假期。“拍摄只是生活选修课。”仇月晞妈妈为女儿制定了严苛的“三不”原则:不轧戏、不荒废学业、不接触成人化角色。
如今,7岁的仇月晞动辄会用奶声奶气的声音问妈妈,“你最近帮我接戏了吗?”“妈妈你看,监视器里的我和真实的我有哪里不一样?”小女孩天真的问题,恰是青岛影视生态最生动的注脚:当表演成为感知世界的触角,当镜头化作记录成长的日记,属于这座“电影之都”的星火,在孩子们澄澈的眼睛里折射出银河般璀璨的光芒。
每当女儿拍戏时,仇月晞妈妈就会坐在监视器旁耐心陪伴,也因此接触到了青岛庞大的群演团体。“与我们印象中群众演员就是干零活、打零工不太一样,在青岛活跃着一批因为热爱而当群演的非专业人士,各个年龄段的都有,大家在家门口的舞台上实现着不同的人生梦想。”仇月晞妈妈透露,她在剧组中结识了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退休前是不苟言笑的女干部,退休后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我们一起拍过一场戏,她在剧中扮演一个时髦的老太太,妆容、服饰夸张,甚至还要唱Rap。这位老太太毫无包袱,放开了手脚又唱又跳,我相信,热爱演戏的她在那一刻释放出了天性。”
“电影之都”青岛,将这种“释放天性”的优势带给了更多期待圆梦的群演,每天经过的街边小巷可能就是剧组的取景地,身边的亲朋好友或许会在某一天被拉进剧组,体验一天领盒饭的演艺生活……清晨的海风拂过栈桥,八大关的梧桐叶沙沙作响,这座将光影艺术揉进基因中的滨海之城,正以独特的影视基因滋养着无数个“仇月晞”的成长。当摄影机架设在五四广场的晨曦中,当群演大巴停靠在西海岸的渔港码头,青岛用百年胶片记忆书写着新时代的造梦逻辑——艺术从来不是悬浮的空中楼阁,而是从街角早餐铺升腾的热气里、从放学孩童的追逐嬉笑声中自然生长出来的生活诗篇。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