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2 15:53:00
在东丽区的文化脉络中,“大郑剪纸” 作为一项承载着地方记忆与民俗风情的传统技艺,其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代代匠人的坚守。“大郑剪纸”的第四代传承人刘长会,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走进刘长会在金桥街道景云轩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工作室,只见里面陈列着《百鱼图》《百寿图》《梅兰竹菊》等精致的剪纸裱件。这些剪纸作品的创作者刘长会,自10岁起就跟着奶奶、父母学习剪纸艺术,在长期的口传心授、耳濡目染下,她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从最初跟随前辈学习基础的剪刻手法,到深入研究剪纸的构图、纹样与文化内涵,她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将指尖的灵巧与对传统的敬畏融为一体。每一张剪纸的诞生,都凝聚着她对细节的打磨,无论是线条的流畅度、图案的对称性,还是主题的表现力,她都力求精准,展现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刘长会介绍说,剪纸最需要心细的地方是人物的表情。在做人物面部表情的时候,拿刀一定要稳,不能有一点差错,线条要线线相连,不能刻断了,刻断了一副作品就作废了。
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刘长会更懂得“创新”对于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她深知,传统技艺要想在当代焕发活力,必须与时代需求相融合。为此,她在保留“大郑剪纸”古朴风格与民俗元素的基础上,尝试将现代生活场景、时代主题融入创作中。例如,她曾以“乡村振兴”“城市发展”为题材,用剪纸的形式展现家乡的变迁;也会在传统纹样中加入时尚元素,让剪纸作品更贴近年轻群体的审美。
此外,刘长会积极投身于“大郑剪纸”的传承推广工作。她通过开设培训班、走进校园课堂、参与文化展览等方式,将这项技艺传授给更多人,让更多人了解剪纸背后的文化故事。她的努力不仅让“大郑剪纸”在本地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更让这项传统艺术走出东丽,成为展现地方文化魅力的一张“名片”。
刘长会将走进更多地方,让更多人了解、喜欢上这门技艺,弘扬传统文化,展示传统技艺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价值。
喜欢就点赞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