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3:40:00
来源:西海都市报
湟源县中医院中医针灸康复科医师为患者做埋线治疗。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及血管介入科医生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任丽曼为患者指导治疗方案。
李保珍询问患者病情。
西海新闻记者 徐变银 文/图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问题。它不仅影响外貌美观,更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记者走访多家医院发现,随着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年”行动的深入推进,青海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探索体重管理新路径,通过个性化的方案帮助肥胖患者科学、健康减重。
4月8日,在青海省中医院内分泌科诊室,一股药香扑鼻而来,副主任医师任丽曼正轻轻触摸着一名患者的手腕,三指探脉间,她迅速勾勒出了患者痰湿体质的轮廓。“这不是简单的热量加减,就像树木需要顺应四季的生长规律,人体的调理也讲究阴阳平衡。”任丽曼对患者说。
35岁的患者陈先生身高1.78米,体重110公斤,经过中医体质辨识、脉诊等手段以及综合的身体评估,陈先生的肥胖主要与内分泌失调和不良饮食习惯有关。于是,任丽曼为陈先生制订了一套中医特色疗法与现代医学结合的科学减重方案,辅以中药调理和膳食指导,从根源调理体质。
“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患者,我们都会先做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体重、身高、体脂率、腰围等基础数据的测量,以及血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检测。同时,我们还会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心理状态等,以便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任丽曼说。
医生完成评估后,患者会有一份详细的个人健康报告。根据这份报告,医生再制订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方案。方案不仅包括饮食调整、运动建议等干预措施,还融入中医针灸、拔罐、埋线、中药调理等特色疗法。
任丽曼说:“我们强调个性化诊疗,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肥胖原因各不相同。只有量身定制的方案,才能达到最佳的减重效果。”诊室内,医生不仅开具处方,更注重宣教,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培养运动习惯,并定期跟踪体脂率、代谢指标等,进一步推动全民健康管理从“治病”向“防病”转变。
中医特色疗法受青睐
“做完第一次埋线,我已经减掉了6斤,明显感觉埋线部位的脂肪变少了。”在西宁市湟源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中医减重门诊,32岁的李女士兴奋地向医生展示她手机里的体重记录,这次她打算接受全身治疗,争取达到标准体重。
在湟源县中医院诊疗室内,有一名患者正在接受穴位埋线法治疗。医师手持特制针管,将可吸收的蛋白线精准埋入患者下腹部的相应穴位。
穴位埋线法究竟是什么呢?湟源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李保珍介绍,穴位埋线减肥的原理是用特殊的针具,把可吸收的胶原蛋白线埋进人体穴位。胶原蛋白线进入身体后,会慢慢软化、分解、液化,最后被身体吸收。在这个过程中,穴位会持续受到刺激,身体的内分泌和自主神经功能得到调节,新陈代谢加快,脂肪也更快地分解、代谢,减肥效果也就出来了。需要注意的是,埋线并非人人适用,治疗前需遵医嘱。
“火龙罐不仅能温通经络、驱散寒湿,更能通过特定穴位的持续刺激,平衡脏腑气机,加速脂肪代谢……”4月9日,西宁市湟中区中医院减重门诊内,理疗师正为患者演示火龙罐疗法的操作流程。
前来就诊的患者李先生说:“这几年我的体重不断增加,导致行动不便,还伴随多项健康问题。得知中医院开设减重门诊后,我第一时间预约了这项特色诊疗。”
“减重不仅是形体改善,更是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干预手段。我们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运用中药、针灸、拔罐等各种措施,降低患者的体重,更好地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湟中区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史得全说。
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青海多家中医院计划延伸服务,如开设减重门诊、研发药膳配方等,帮助患者巩固减肥成果并预防慢性病,让健康减重惠及更多人群。
介入手段助肥胖患者重获健康
中医汤药与特色疗法为肥胖患者开辟了“内调外治”的绿色通道。而在西医的手术室中,介入科医生则运用胃左动脉栓塞术精准干预,为肥胖患者铺就健康之路。
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及血管介入科的手术室内,患者张女士躺在介入治疗床上,局部麻醉后,医生通过直径仅笔芯粗细的导管,将特制栓塞材料精准送至胃左动脉。屏幕上,血管造影实时显示栓塞过程,仅30分钟,手术顺利完成,患者皮肤只留下针眼大小的创口。
张女士今年42岁,身高1.65米,体重曾达到96公斤,伴随低血糖、重度脂肪肝和2型糖尿病。多次尝试节食、代餐、运动均减重失败后,她来到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寻求帮助。“传统减重手术创伤大、恢复慢,而介入治疗以微创方式精准调控食欲,这让我看到了希望。”张女士说。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及血管介入科主任邵贵梅介绍,胃左动脉栓塞术通过减少胃底血液供应,抑制食欲中心的活动,降低患者的食欲,帮助患者建立健康饮食习惯。术后24小时,患者即下床活动,再配合医院制订的均衡饮食及运动计划,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护航体重管理全过程
肥胖问题正从个人健康危机演变为全民健康挑战。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超重率达34.3%,且预计2030年可能突破70.5%。
“减重不是短期数字游戏,而是长期健康管理。”多名医疗专家表示,肥胖问题涉及代谢、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传统减重模式往往依赖单一手段,如节食或药物,而现代医学更强调系统性干预。这就需要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融合传统医学智慧与现代精准诊疗技术,为患者提供全周期健康管理方案。
高原地区人群因饮食习惯与气候特点,肥胖问题兼具普遍性与特殊性。青海多家医院积极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号召,结合中西医特色及高原人群需求,开设体重管理多学科相关诊疗门诊。从中药调理到代谢手术,从穴位刺激到AI监测,这种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协作的模式,正为肥胖患者开辟新的健康之路。
多名专家呼吁,这场“健康保卫战”不仅需要医疗系统的创新,更需要每个人成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预防肥胖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睡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