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科技赋能农业 助力小麦稳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10:53:00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郭明瑞

温县的小麦正进入灌浆期,受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影响,高温低湿天气与土壤墒情叠加,干热风灾害风险较高。5月16日,番田镇西留石村村党支部书记张栋新正通过5G+移动智控水肥一体机语音提示进行抗旱浇灌作业。“之前我们用的都是这种小高喷,今年县农业农村局免费配发了智控化精准调控水肥一体机,在路西一方地里铺设了滴灌带,路东还是用的喷灌,想比较下看哪种效果好。目前来看,采用滴灌的小麦长势明显要好于喷灌。”张栋新说,顺着他的手势,可以看到路两侧的麦田不管从整齐度、穗头,还是从颜色和长势上有明显差别。“过去灌溉靠人拉皮管、挪喷头,不仅耗时长,还容易出现漏浇、积水现象。现在机器自动控制水量,麦苗‘喝’得饱,‘喝’得好。”张栋新边干边说。

截至目前,西留石村2600亩地实现了整村土地流转,并与多家农业服务组织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这些组织能提供种子精选、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一站式服务,现在配套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技术,基本实现了多技术集成、大面积普及的均衡增产格局,为粮食单产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在现场指导工作的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訾帅朋介绍:“滴灌最大的好处就是将水和肥精准输送到麦苗根部,这种灌溉模式相比传统的灌溉方式,能够节约水肥30%,降低成本50%,增产10%以上。”不远处的西南马村地头,天生农业植保合作社负责人赵佳佳正在指导技术人员开展小麦“一喷三防”作业,在他身边,同样有一台能移动的智控水肥一体机。植保无人机正在进行喷防作业,雾化后的肥料等喷剂均匀覆盖到叶面上。他边操控无人机边介绍,“我种320亩地,以前人工打药,一个小时大概只能完成1-2亩地的喷洒。现在借助植保无人机进行喷防作业,一台无人机一个小时就可以喷洒40-80亩地,半天时间就完成。现在大面积的农业生产借助科技的力量,真是省时、省工,高效,还节约成本。”“今年以来,全县坚持科技引领、技术创新,大力推广密植滴灌精准调控‘高产’技术。已建设覆盖10万亩的水肥一体化设施1667套,15万亩铺设小高喷设备,实现了水肥大面积精准调控,为小麦稳产增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红娟说。

编辑:魏乾坤

审核:郭明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