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劳模风采 | 董水成:用庭院“小切口”撬动天麻产业“大民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17:28:00    

走进岳坝镇女儿坝村,董水成正在带领着村民们在山林间讲解天麻种植,虽然已经过了种植时节,但是每当有村民来请教时,他仍会亲自带着“学生”们从头到尾详细讲解。

在董水成家中的墙壁上“汉中市五一劳动奖章”、“产业发展先进个人”、“佛坪县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土专家”等各类的光荣称号和聘书挂满了墙壁,满墙的荣誉既是对他成绩的认可,也是他一路走来的见证。

从2000年开始,董水成对天麻种植技术的钻研,犹如一场永不停歇的征程。二十多年来,他凭借着对家乡土地深沉的热爱和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执着追求,一头扎进天麻种植领域。凭借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和日复一日的实践摸索,董水成在无数次尝试与失败中,成功研发出独具特色的庭院种植技术,为传统天麻种植产业开辟出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

与传统山林种植模式相比,董水成的庭院种植技术优势尽显。山林种植天麻,如同在复杂多变的自然棋局中博弈,温湿度、野兽偷食等环境因素难以精准把控,天麻的成活率充满不确定性。而庭院种植技术则像是一把精准的“手术刀”,通过搭建简易实用的设施,可人工对温湿度进行精细干预,为天麻打造出宛如“恒温恒湿实验室”般的生长环境,让每一颗天麻都能在稳定舒适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成活率大幅提升。


董水成

“现在根据这个市场化和劳力这一方面,很多年轻劳力都出去在外头打工就业。我现在是想把这个天麻从山上搬回到咱们庭院里面来,利用咱们当地这些留守劳力就地挣钱。”

传统山林种植天麻,村民们需长途跋涉至山林里,背着沉重的农具和种子,在崎岖山路上艰难前行,不仅体力消耗巨大,种植效率也十分低下。董水成的庭院种植技术则把天麻种植“搬”到了村户家,大家无需再翻山越岭、靠天吃饭,在家中就能轻松完成种植,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在董水成的培育室里,一框框的天麻整整齐齐的摞在一起,20多平的房间里能放下400余框天麻,得益于去年试验的成功,今年他对自己的庭院种植技术更有信心,共种植的1000框天麻,预计能收获3000斤的天麻。


董水成

“作为我在岳坝这一块来种植箱栽天麻这个试点看来,我这个技术,我想也是很成熟的,那么下一步的话,咱们有信心向全县人民来推广这个技术,让更多的人来实现咱们这个产业天麻达到增收的目的,在这块咱们有信心、无偿地给大家指导技术。”

今年,在县总工会的帮助下,他成立了“董水成劳模创新工作室”,主要围绕天麻、猪苓、淫羊藿等方面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技术创新、研究和相关技术指导。

多年来,董水成深知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在持续钻研技术、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还积极发挥劳模的引领示范作用,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分享给天麻种植户们,让越来越多的当地和周边县区的村民,对种植天麻更有信心。

记者:杜靖良 庞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