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7:40:00
4月11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在四川,项目环评审批时间已从法定60个工作日提速到24个工作日,审批时间压缩达60%。
这是4月11日,在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中,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于伟安拿出的一组数据。
数据背后,是着力提升规划环评效能中的不断探索。就在日前,为充分发挥规划环评在当前形势下,优布局、控规模、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作用,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据于伟安介绍,与以往的政策相比,《实施意见》强化了规划环评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衔接增效,并创新探索产业园区之间开展规划环评联动审查,进一步赋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规划环评作为环评制度的重要组成,为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于伟安表示,全省将推动环评制度联动改革,进一步提升规划环评效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于伟安
四川环评新探索
探索产业园区之间开展规划环评联动审查
此次《实施意见》中,按照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要求,完善了“细化分类管理”中需开展规划环评的规划范围,强调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应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同时,探索提出对于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且区位相邻的产业园区,推行规划环评联动审查,统筹优化产业布局。
“我们希望能以此为抓手,推动产业园区因地制宜、错位互补发展,既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底线,也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对此,于伟安坦言,产业园区之间开展规划环评联动审查是四川环评的新探索。
具体而言,对于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且区位相邻的产业园区,推行规划环评联动审查,统筹优化产业布局,这一举措有助于打破产业园区之间的壁垒,推动产业园区因地制宜、错位互补发展。
这在四川也早有先例。
例如,自贡市在2022年先后启动了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四川富顺晨光经济开发区两个园区规划环评工作。据于伟安介绍,当时通过创新规划环评联动审查机制,统筹协调沿滩和富顺资源环境承载力,统筹优化了两个园区产业方向、布局及规模,统筹协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强化联动
规划环评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衔接增效
长久以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规划环评是在规划层面从源头上减缓不利生态环境影响、降低环境风险的制度,主要发挥“优布局”“调结构”的作用。
对此,于伟安表示,规划环评应严格落实其要求,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源头预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有效协调好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助推绿色低碳发展。
对此,《实施意见》对两者之间的联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规划环评部分内容可予以简化(可简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产业发展等规划符合性和协调性分析内容);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对规划方案提出优化调整建议,并提出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于伟安补充表示,2021年12月,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就率先在全国印发规划环评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符合性分析的技术要点,明确产业园区规划环评需在规划分析、环境影响识别、评价指标体系、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多个方面充分衔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
完善分级审查
赋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意见》还优化调整“完善分级审查”中的审查职权,将由省级审查的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下放成都市审查,涉及化学合成类制药、含前工序的集成电路等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下放到市(州)组织审查。
“这就是在赋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于伟安进一步介绍道,此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对分级审查已经提出了有关要求,为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赋能地方经济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分级审查,将主导和协同发展产业定位涉及石化、化工、白酒酿造等污染重、风险高的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审查权限保留在省级,其余下放至市级审查。
在于伟安看来,这既有利于发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专业优势,提高审查效率,又能确保全省规划环评工作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同时,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第357号令规定,成都及7个区域中心城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乐山市、南充市、宜宾市、达州市)仍具有审查产业定位涉及酿造的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的行政职权事项。
持续优化环评服务保障
发布环评质量考评“红黑榜”
事实上,环评是企业上项目的必要环节,历来备受关注。在访谈中,也有网友在线提问,对于环评编制和评估阶段,存在的编制进度慢、环评质量不高反复修改等问题,如何进行优化改善?
对此,于伟安坦言,一方面,近年来,通过完善工作机制、提前介入、开辟绿色通道等措施,不断提高审批质效,全省项目环评审批时间已大大缩短,项目环评审批时间已从法定60个工作日提速到24个工作日,审批时间压缩达60%。
但同时,在环评编制阶段,确实还存在编制和评估阶段进度慢、环评质量不高反复修改的问题。这是因为部分建设项目规划、工程设计进展滞后,部分项目建设涉及环境敏感区等问题,同时,建设单位委托的环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环评报告编制质量不高,导致在专家评审过程中难以一次通过,环评单位反复修改。
对此,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将持续优化环评服务保障,重点项目通过分层分类建立了服务保障机制,提前介入,协调环评单位加快推进前期编制,指导化解重大敏感问题,提升环评编制质量。
同时,坚持“管服并重”,常态化开展环评文件抽查复核,持续发布环评质量考评“红黑榜”,为地方政府、园区管委会和建设单位提供环评中介服务信息。并开展环评督导服务,指导规范内部质量管理机制,督促指导环评编制单位提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