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1:04:00
“任法官,我实在拖不起了,后续治疗急着用钱……”老王焦急的声音从电话中传来,一字一句都是痛苦与煎熬。
老王是一名油漆工,一年前经人介绍,与某劳务公司签订合同在某幕墙项目做工。然而一天早上,老王正在室外刷油漆时,有几人从一楼向二楼转运材料,突然材料掉落,将老王砸伤。
经鉴定,老王胸椎、肋骨骨折,头皮裂伤,构成九级伤残,前后共花费治疗费用9000余元。老王要求劳务公司支付赔偿费,协商未果诉至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法院判决劳务公司向老王支付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等赔偿14万余元。然而,等待赔偿款治疗的老王却迟迟拿不到钱,无奈只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系统显示,被执行人某劳务公司账户余额寥寥,名下仅一套房产。承办法官任保群考虑到,案涉标的远低于房屋价值,且房产处置变现周期较长,难解燃眉之急,并不适宜处置。
“老王你别着急,我们马上联系劳务公司负责人。”任保群立即与劳务公司经理张某取得联系,在通话的二十分钟里,严肃告知了其拒不履行将面临失信惩戒、限制高消费等法律后果。同时,也了解到该企业确实面临实际经营困难,资金已经捉襟见肘。
“任法官,现在公司经营难,一次性拿这么多钱,只能卖房子。公司就剩这点儿资产了,急着处理也卖不出好价钱啊!”张某表示,希望能通过分期或者其他方式付款,减少企业压力。
“你们的困难我了解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我们也会考虑企业生存发展。老王现在等着钱治疗,你们还是要主动解决问题。”耐心沟通间,善意文明执行的暖流让坚冰开始松动。任保群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打动了张某,他表示会尝试想想办法,尽量筹钱。
随后的12天里,执行团队的电话此起彼伏……
第四次联系,张某表示多方筹集凑了6万元,但却不足老王赔偿的一半;
第五次联系,老王表示可以接受分期支付,但要在几个月之内支付完毕,而张某筹款却未有进度……
第九次联系,张某因公司经营再陷困境,情绪激动一度拒绝配合法院工作……
面对执行进度的反复,工作的推进艰难,任保群始终保持着定力,再次约定双方来到执行事务中心接待室,面对面条分缕析、权衡利弊,解法结、解心结,终于再次将双方拉回到积极协商的进度中来。
一次又一次地沟通协商付款方案,终于在第十六次联系时,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劳务公司一次性支付9万元,老王放弃其他款项,双方握手言和。
“张经理已经到了?我也快到法院了,还有五分钟……”再与任保群通话的老王,声音已不再焦急。
而张某也已经早早来到法院,见到老王前来,从随身的背包中拿出了几沓现金。“老王,这是9万元现金,你清点一下。”
老王随手一翻,回答道:“你们也不容易,我不细数了,信得过你。”
随着最后一沓现金交到老王手中,这起纠纷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姜泰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