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09:42:00
294个停机坪、99条固定航线、40架工业级无人机随时待命……6月15日,随着最后一批停机坪建成,东台的蓝天大地之间,一张“网”悄然织就。
联合飞机东台基地的无人机。
停机坪就是“网”的节点,它们是联合飞机镭影Q20无人机的起降点,占地不大,只需两个汽车停车位的空间,位置不限。有的建在屋顶,有的建在村卫生室的空地上,还有的建在村里的党群活动中心。
根据公开信息,东台下辖297个村民委员会和43个居民委员会。也就是说,这294个停机坪覆盖东台绝大多数乡村。
“从中心医院,到乡镇卫生院,再到村卫生所,我们构建的是覆盖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的无人机配送网络。”在东台无人机飞行服务中心,现场负责人陈子强介绍,这张“网”是东台数字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一部分,“我们测算过,相比传统运输方式,无人机作业不仅省时还省钱。”
这张“网”始于“医共体”,却不止于“医共体”。“织网只是第一步,相当于基础设施建设。”陈子强说,“最重要的是,这张‘网’将来可以助力城市服务通达乡村。”
镭影Q20无人机是联合飞机生产的一款工业级无人机,具备超长续航、大载重和长距离通信等能力,适应城市和偏远地区的全场景运输需求。“也许未来,东台的这些乡村可以用无人机送外卖。”陈子强说。
“在东台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公司和各领域各部门合作,目前规划8个大应用场景、56个小应用场景。”联合飞机东台基地负责人陈冀介绍,“除了应用在医疗领域,还可以满足应急消防、农业植保、物流运输、智慧电力、智慧水利、巡查测绘、城市管理、智慧公安等场景,在东台还有特色的风机巡检和内河航运巡查。”
作为低空经济先行者,东台以“造飞机、建基地、抓应用”为主线,构建“制造—应用—服务”全生态体系,成为长三角低空经济发展重要力量。
打造“天空之城”,东台雄心勃勃。
6月13日,在东台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厂房内生产热火朝天,二期工地上建设更是如火如荼。
“这里从无到有只用了一年。”陈冀说,“在东台,我们感受到自上而下的重视,政府成立专项工作推进专班,每周与我们开会,联动抓进度、抓项目、抓应用场景落地。建设团队铆足了劲帮我们赶进度、抢时间,争取抓住低空经济的发展热潮。”
看着正在拔地而起的新厂房,陈冀说这里将来会是一个集研发、生产、运维为一体的综合基地。“这里不光入驻我们的生产线,还将引进我们配套企业的生产线。”
公司内部的试飞场地上,一架架飞机一飞冲天,稳稳降落,操控都在一旁“飞手”的掌握之中。
“其中有我们从深圳带来的老手,也有东台基地培养的新人,基本上就是一个师父带一个徒弟。”陈冀介绍。
随着低空经济的“乘风而起”,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变得紧迫。
“我们需要机电专业的学生,需要行业销售,需要售后人员,还需要软件工程师和‘飞手’。”提及人才缺口,陈冀报了一连串的“需求”。与之相应的,在联合飞机的微信公众号上,接班人计划、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校招社招的文章一篇篇发,文章提及的工作地点之一就是东台。
抢占“空中赛道”,实际上盐城早有计划。去年,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正式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学院,这是盐城首家低空经济产业学院,而后相关专业雨后春笋般出现。
在九洲(东台)低空经济公共服务中心二楼,东台相关部门和联合飞机共同成立一家“飞手”培训中心,这是经过AOPA认证的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训练机构。
“‘飞手’培训门槛不高,属于‘宽进严出’。”陈冀说,“培训中心不仅仅培训飞行能力,还包含无人机拆解、维修、组装、调试等一个全周期的培训。”目前开班两期,已经培养大约120名“飞手”,第三期也进入学员招募阶段。“不仅如此,为适应低空经济发展需求,东台争取在本地增加一个考点,方便大家就近考试。”(撰稿丨蔡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