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5:53:00
既是对当事人的纾困解难,也是“放水养鱼”,有利于债务人创造财富、修复信用,真正站立起来
近日,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法院发出了江苏首张“个人破产”信用修复证明书,获得者是一位农贸市场摊主卫云培。2012年,由于“发包”老板“失踪”,资金链断裂,拉施工队承包工程的卫云培欠下了30多万元外债。2018年,他被两位工友起诉,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卫云培没有颓唐,也没有选择做“老赖”,决心和妻子一起去菜场摆摊偿还债款。今年1月27日,卫云培偿还了最后一笔欠款15838元,曾经沉甸甸压在头顶的阴霾彻底消散了。
卫云培领到信用修复证明书。 图据新华日报
这张信用修复证明书看似简单,实则重若千钧。在如今这样一个信用社会,失信的后果极为严重。无论是谁,一旦被纳入“黑名单”,从乘坐高铁、航班,再到个人消费等方方面面,将处处受到限制,可以说寸步难行。有了这张证明书,原本破损的个人信用得以恢复,作为公民也将更好地回归正常的社会轨道,重新开启人生的篇章。
应当看到,从失信到得信,卫云培和妻子付出了巨大努力。因为他人的原因,导致自己欠下大笔外债后,这对夫妻直面困难、不躲不避,他们在菜场摆摊7年,用每天微薄的收入,一点一滴偿还债款。相比起一些厚颜无耻的“老赖”,明明有实力却拒不还债,或者干脆玩消失,将外债一扔了之,卫云培夫妻的所作所为判若云泥,让人钦佩。
当然,卫云培夫妻得以修复信用,除了自身用力,有关职能部门的有力助攻,同样“功不可没”。当地法院根据有关规定,将卫云培认定为“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不仅豁免了他的部分债务,还综合考虑卫家的实际情况,豁免了原本需要强制执行的生产生活必需品,保障了夫妻俩进货经营和生活使用。这些务实的举措,既是对当事人的纾困解难,也是“放水养鱼”,有利于债务人创造财富、修复信用,真正站立起来。
还应看到,卫云培夫妻摆摊7年修复信用,也是个人破产制度试水发力的缩影。健全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体系,不仅需要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也需要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构建包括企业和个人等主体在内的破产制度。特别是个人破产制度,保护正当经营的破产法人、诚信个人,解除创业者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创业热情。
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个人破产制度。2021年3月,《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实施后,江苏、浙江等省份相继试点,无锡也在其中。卫云培夫妻“个人破产”、成功修复信用并非个案,截至2024年11月底,中国市场监管部门累计,修复各类经营主体行政处罚信息138万条,修复经营异常名录信息667.7万条,修复个体工商户经营异常状态2557.8万余户,这一个个数字,不仅见证了信用制度的健全完善,也见证了个人破产制度的“生命力”。
所谓良法善治,不仅需要合乎规律、契合情理的立法,更为重要的是,推动这些法律落地生根,在现实生活中助力公民。卫云培夫妻摆摊7年修复信用,体现了公民对信用的执着与坚守,而有关部门秉持法治精神,适时施以援手,帮助陷入困顿的公民卸除包袱、挺直站立,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下,一个文明的、法治的社会正在加速成长。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柳宇霆
编辑 文阳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