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100项!2025年,安徽重磅布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7:40:00    



4月16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年,安徽将布局实施10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并从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强化科技攻坚项目、深化科产融合等多领域发力,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合肥滨湖科学城。全媒体记者 杨凤炆 摄


推进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建设


安徽将扎实推进滨湖科学城实体化改革,研究制定出台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具体路径实施方案,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


全力推进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建设,启动量子计算研发平台等建设,谋划实施量子通信网络重大应用工程;建成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争创国家磁约束核聚变技术创新中心;高标准建设天都实验室,推动牵头发起国际月球科研站大科学工程。


围绕省“6178”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大创新需求,布局实施一批省级科技攻坚计划项目。强化有组织的基础研究,遴选5家左右高校院所,探索开展基础研究试点。


位于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全媒体记者 李亚朝 摄


安徽将深入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走进沪苏浙、京津冀、大湾区等“大院大所”开展科技招引。同时,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建设超导质子等“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深度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围绕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强化对皖北地区振兴发展的科技赋能。


布局百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安徽将布局实施10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其中,产业创新类科技计划项目,原则上全部由企业承担。


着力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支持其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省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建立(潜在)独角兽企业培育库,搭建省级服务平台赋能独角兽(潜在)企业成长。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工作,遴选12家银行研发专属的“积分贷”产品,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加快培育发展量子科技、通用智能、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全面推进量子科技和产业中心建设,力争全省量子领域企业达100家、专业人才达3000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省级“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标杆场景10个左右。打造场景创新示范区,遴选发布一批机会清单、能力清单和标杆案例清单。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顶尖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等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通机制。


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研发的“启江二号”人形机器人。全媒体记者 赵瑞瑞 摄


推动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


安徽将在科技改革上奋力突破,撬动多元化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深化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支配权。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项目不少于50个。打通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到企业的绿色通道,精准选派“科技副总”。大力实施“千人特训营”项目,培养“五懂”人才350名以上。


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在省级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急科技攻关中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40周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优化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人才资助结构,90%以上的经费将用于支持4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设立省杰青延续资助项目,支持取得突出成绩的省杰青项目负责人以久久为功的精神挑战科学难题、攀登科技高峰,培养具备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水平领军人才。


安徽省国盛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人员调试量子金刚石探针扫描仪产品。全媒体记者 郭如琦 通讯员 潘茗雪 摄


用金融活水灌溉企业根苗


安徽将实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三年行动,加快培育“政府+产业+市场化”的基金丛林,健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省级天使母基金群。健全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力争全省科技担保业务不低于200亿元、服务企业不低于5000户。推进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开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直接股权投资试点、区域性股权市场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探索设立“科创专项并购”基金,发挥“S基金”作用。


在高能级创新平台方面,将持续开展全国重点实验室培育争创,推动组建量子通信、智能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围绕生物育种、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人工智能等基础前沿领域主动布局建设一批实体化运行的省实验室,扎实推进生物育种实验室、开阳实验室等省实验室建设运行;在先进超导、新型显示、空天信息等领域,依托企业培育建设一批省产业创新研究院。


支持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组建一批省重点实验室和省(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高标准启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安徽)建设。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安徽图片网)


支持各种资源向企业倾斜


近年来,安徽出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两清零”等行动,推进创新平台体系建设,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69%,居全国第7位,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认定高企2.3万家、居全国第8位,科技型中小企业超3.5万家、居全国第5位。省内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23家,在全国总数减少的情况下实现逆势上扬。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中安创谷。全媒体记者 郭如琦 摄


安徽不断推动项目、平台、资金、人才、奖励等资源向企业倾斜。据了解,全省80.4%的省科技攻坚项目、87.5%的项目资金、超80%的研发经费、超90%的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均由企业牵头,企业创新实力和能力显著提升。




文字 | 合肥日报-合新闻记者 张玉莲

编发 | 全媒体编辑 周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