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21:35:00
“奥的斯正将上海研发中心的‘AI+按需维保’技术推向全球。”前不久,奥的斯全球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朱蒂来到上海,对“未来电梯”的智能化发展期待有加,认为中国技术正赋能全球创新。
“非洲能源商会宣布在中国上海设立办事处。”非洲能源商会(AEC)总部代表团近日从南非飞抵上海,开启中非清洁能源合作新篇章,看中的正是“中国科技企业模块化解决方案”这个破局关键。
“本土定制、全球输出”——在沪外资企业如今正呈现一种新趋势,他们以技术共研、市场共创为纽带,扎根上海,赋能全球,也印证了开放生态的“上海引力”。
锚定技术高地
去年,奥的斯位于上海的全球研发中心获颁“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这让奥的斯中国区总裁罗小莉十分兴奋,她觉得名副其实,“这是奥的斯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基地,致力于开发电梯设备与数字化技术的创新,立足中国,服务全球。”
走进研发中心,记者看到,这里有不少“未来电梯”的模型机,2023年在进博会上曾首发的“奥的斯超级电梯”,不少创新概念与技术关键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别看上海研发中心成立于2011年,对于有着170多年历史的企业来说是“后起之秀”,但这里的创新能级却很高,而且“扎根上海赋能全球”。以用于智能电梯的网关系统为例,上海研发中心2019年研发出第一代网关,如今第三代网关已经成亚洲通用版本,而正在研发的第四代网关将成为全球唯一版本。“这里既为中国研发,也为世界研发。”罗小莉说。
“上海研发中心正对未来电梯进行技术攻关。”奥的斯中国区研发副总裁卢璐表示,设计未来10年、20年的电梯,80%的研发团队来自上海,而研发主要面向两个方向,一是电子电气化以及软件驱动的底层新系统,二是智慧城市和智能楼宇的互通互联,这些都是上海团队的强项。
同样“在中国,为世界”的还有全球包装巨头安姆科。几天前,安姆科在上海发布了首创的微波自排气包装技术。冷冻的小笼包只能进蒸笼?卤味在便利店只能冷食?安姆科给出了创新思路。集团大中华区肉类与乳品包装事业部总经理兼集团副总裁倪卫民告诉记者,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安姆科通过模拟“蒸笼”环境还原中华美食的“锅气”,同时,特殊制袋工艺能在热封时形成稳定的排气通道,无须拆包即可进行微波加热。据悉,这一技术“出道即规模化应用”,生产线已快速在中国布设并投产。
看中“范式输出”
奥的斯与上海有100多年的渊源,而非洲能源商会(AEC)则是刚刚落子上海。
就在前不久,AEC总部代表团来到上海,与临港管委会会面,共商入驻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事宜。当晚,商会就宣布在沪设立办事处,成为首个在临港设立实体机构的非洲能源组织。
为何落子上海?深耕中东非洲十余年的AEC中国区总代表达贝妮认为,当今全球处于国际格局重构的变革中,中国科技企业的模块化解决方案是非洲能源转型的破局关键。上海办事处将作为中非能源合作的枢纽,为中国企业提供非洲能源政策解读、项目对接及风险管理等一站式服务。
“中国与南非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正迈向新高度。”达贝妮告诉记者,依托中国在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与南非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双方已成功落地多个项目,“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绿色技术研发、智能电网建设和新能源人才培养合作,推动南非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将资源潜力转化为发展动能,同时助力全球能源低碳转型。”
这种“范式输出”,不仅是中国技术与海外市场的耦合,也是外资企业与中国客户的“共创”。在安姆科集团大中华区总裁佘昕看来,中国生产着全球约30%的消费品,过去几年企业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得益于与本地客户一起成长。“安姆科将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加速有机增长。”为此,企业最近开启了共创“加速器”,在上海与张飞牛肉、光明旗下苏食肉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引领整个即食食品行业快速发展,倪卫民透露,这一技术也适用于喜爱热食的亚洲其他国家。
政策赋能激活“乘数效应”
在采访中,多家外资企业和研发中心都提到了上海的营商环境。
“中国出台了一系列加力支持‘两新’的政策,对我们是重大利好。”罗小莉说,去年以来,“两新”政策将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范围,重点对使用15年以上的住宅老旧小区电梯更新改造予以扶持,这将对公司发展带来积极影响,“我们对中国市场的增长充满信心,将不断加大在中国的研发投入。”
AEC在比选中国总部时,临港一直是名单上的最佳选址。在达贝妮看来,这里既有自贸区跨境数据试点等硬核政策包,又有张江-临港科创走廊的生态辐射力。未来,上海办事处将依托临港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搭建中非科技投资双向快车道,重点开展非洲项目中国路演、能源技术合规认证、跨国人才实训等核心业务。
上海办事处刚刚落地,合作已然展开。最近,AEC与钛马信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备忘协议,共同成立中非科技投资基金,首期规模3亿元人民币,将定向支持中国科技企业在非洲的数字基建、智慧能源及跨境物联网领域落地,重点孵化本土化运营能力突出的项目。该基金计划三年内撬动10倍杠杆资金,系统性降低中国企业出海试错成本。
专家认为,外资企业在沪创新呈现“双螺旋”特征,一方面,深耕本土市场需求,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通过开放式创新、合作共创将“上海智慧”融入全球价值链,这种“在地全球化”实践与上海一流营商环境“双向奔赴”,正展现出勃勃生机。
原标题:《本土定制、全球输出!外资研发中心扎根上海赋能全球创新》
栏目主编:张懿
来源:作者:文汇报 徐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