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上海总工会走过了怎样的百年征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06:31:00    

上海是中国近代产业的发祥地、中国工人阶级的发源地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1925年5月,上海总工会成立。100年来,上海总工会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积极的贡献。

「创生」

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各行业工人和手工业者共计50万,占全国工人的1/4。1928年,上海形成纺织、化学、印刷、机器等8大类54个行业,各类工厂1781家,工业产值占全国的50%左右。

1920年10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指派李启汉在沪西小沙渡举办全国第一所工人学校——沪西工人半日学校。1920年夏,指派知识分子李声澥到江南造船厂做工,以做好组织工人、发动工人工作。为更好地走近工人,李声澥改名为李中,于11月领导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阶级工会——机器工会。

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六条中有三条与工会相关,包括工人组织、工人学校等,提出“本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1921年8月,党的第一个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诞生。1922年6月,陈独秀在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提出,将组织三个地方总工会,包括上海、广东、武汉总工会。1924年9月,党指派项英、邓中夏等指导成立沪西工友俱乐部,俱乐部实际发挥工会组织的功能。

1925年5月2日,海员工会、电车工会等24个工会团体开会,决定成立上海总工会筹备委员会。5月18日,筹备委员会召开会议,秘密成立上海总工会。顾正红事件、五卅惨案发生后,根据党的部署,李立三等人于5月31日召开各工会联席会议,决定公开成立上海总工会,下设总务科、交际科、组织科、宣传科、会计科及六个办事处,李立三任委员长,刘少奇任总务科主任。

「抗争」

上海总工会成立后,历经上海工会联合会、上海工人救国会、上海工人救亡协会、上海工人协会等机构变迁,始终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勇于斗争、不怕牺牲。

一是组织推动罢工、罢课、罢市,在五卅运动中发挥总指挥作用。

上海总工会公开成立后,联合上海各马路商界总联合会、全国学生联合会和上海学生联合会成立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作为“三罢”斗争的总指挥机关。《中共上海地委一九二五年九月十二日紧急会议记录》指出,“上海总工会统率二十余万有组织的工人群众,在五卅运动、反帝国主义运动中,显然居在领导地位”。

二是组织发动上海工人参与三次武装起义,迎来第一次大革命高潮。

1926年9月,为响应支持北伐,中共上海区委与上海总工会建立了一支约2000人的工人纠察队,作为武装起义的主要力量。10月23日深夜至次日凌晨,上海工人举行第一次武装起义。

1927年2月19日,上海总工会发布《总同盟罢工令》,号召上海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22日,总同盟罢工工人达36万,转为第二次工人武装起义。

1927年3月21日清晨,上海总工会发出总同盟罢工令,“参加罢工之工人,不下80万”;在武装纠察队带领下,罢工工人转入武装起义队伍,一举推翻了北洋军阀在上海的统治。第二天上午,上海市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上海临时市政府的19名委员,共产党员和工人代表占了半数。3月24日,上海总工会迁入闸北湖州会馆公开办公。3月27日,上海总工会在会馆大厅前举行升旗典礼,中共上海区委赠“全国无产阶级革命之模范”锦旗一面。

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上海总工会遭到破坏。在大革命及白色恐怖时期,上海总工会副委员长刘华、委员长汪寿华、常务委员会主席赵世炎、代委员长杨培生、委员长郑复他、党团书记许白昊、秘书长龙大道、青工部长欧阳立安等先后被捕牺牲。

三是组织动员群众参加反日罢工与抗日斗争。

1936年2月,全总白区执行局和上海工会联合会成立日本纱厂工作委员会;11月,委员会领导4万多名日商纱厂工人举行反日大罢工,最终通过调解取得胜利,打破了大革命以来罢工斗争屡遭失败的压抑、沉闷局面,对全国工人运动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上海工人救亡协会利用错综复杂的“孤岛”环境,组织各界职工成立战地服务团,开展“节约就难”“义卖义演”及多种形式的战地服务。1941年12月,上海职工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勤学勤业交朋友”,积蓄壮大革命力量,并采取各种办法抵制、破坏和延缓敌人的军工生产,开展机动灵活的斗争。

四是组织工人开展护工护厂斗争,迎接上海解放。

1946年3月,上海工人救亡协会改名为上海工人协会,团结发动职工群众积极开展“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爱用国货,抵制美货”等运动。

在上海解放进程中,国民党加快拆迁劫掠步伐,公开叫嚣“能运的运走,留下的都要砸烂”。上海工人协会组织工人反搬迁、反破坏,积极开展护工护厂斗争。比如,铁路工人拆除车厢牵引设备阻止国民党军队抢夺车辆,江南造船所工人放水淹没船坞防敌人破坏。

同时,永安公司职员梁仁达,杨树浦发电厂的王孝和,“申九三烈士”王慕楣、蒋贞新、朱云仙,“公交三烈士”钟泉周、王元、顾伯康等一大批工人骨干在革命斗争中英勇献身。

1949年4月,中共上海市委将分散的各种护厂护校组织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秘密组织上海人民保安队、人民宣传队。其中,人民保安队配合人民解放军,在上海解放中做到不停电、不停水、不停交通,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1949年5月,在人民解放军与上海地下党、上海各界职工的里应外合下,上海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实现了“瓷器店里捉老鼠”这一历史奇迹,人民群众成为城市的主人。

「奋起」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总工会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发挥联系职工群体的桥梁纽带以及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当好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发进取、砥砺前行。

第一,巩固新生政权。

1950年2月6日,国民党派出飞机对上海进行连番轰炸。上海工会组织职工抢修被轰炸的基础设施,迅速恢复城市生产。

1950年10月,上海工会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广泛开展“抗美援朝日”义务劳动和捐献活动,加紧生产支援前线,并组织职工踊跃参军,组建支前运输队、医疗队和服务队等奔赴前线,兴起抗美援朝高潮。

第二,开展工人教育。

上海解放初期,在全市职工队伍中文盲、半文盲占75%左右。1950年起,上海工会面向职工群众组织大规模扫盲活动,全市数十万人参加学习。至1966年上半年,全市职工文盲比例降至2%左右。

同时,积极推进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建设。1950年4月,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第一个工人俱乐部——沪西工人俱乐部成立。1950年9月,上海工人文化宫建成,陈毅同志题写“工人的学校和乐园”匾额。此后,沪东工人文化宫、沪西工人文化宫先后建成开放。

1951年5月,建立上海总工会干部学校;1960年9月,创办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这是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的前身。1958年3月,举办“鲁迅奖章读书运动”;1959年5月,在全市开展群众性的“红旗读书运动”;1982年,会同解放日报社等单位发起组织“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打造职工心中“没有围墙的大学校”。

第三,维护工人权益。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各工厂陆续废除抄身制、“拿摩温”制和封建把头制度。同时,在工厂企业中推进民主管理,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和工厂职工代表会议,推进集体协商。

1951年5月,由陈毅同志亲自选址建造的全国第一批工人住宅——曹杨新村奠基动工,并于1952年5月建成。随后,沪西、沪东和沪南工厂集中地区新建一大批工人住宅,解决了2万户近10万工人的居住困难。

第四,推进建功立业。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工会积极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技术交流协作、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克服各种困难,打造了众多知名的上海品牌。

从第一支国产青霉素、第一台国产大型电子模拟计算机、第一条自行设计建造的轿车总装配流水线、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大型氮肥厂、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中国第一枚试验型T-7M液体探空火箭、第一艘自行设计的万吨级远洋船“东风号”、国产首台高压电桥、国内第一台万吨水压机、中国第一条越江隧道、全球第一台12000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手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到享誉全国的“三转一响一咔嚓”等,上海工人阶级为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工会组织职工在推进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担当作为,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内环高架、南北高架、浦东国际机场、洋山深水港、东方明珠等一批标志性工程拔地而起,钢铁、汽车、石化、船舶、航天等产业聚势勃发。同时,一大批劳模先进竞相涌现,“陆阿狗小组”“裔式娟小组”等闻名全国,黄宝妹、杨怀远、徐虎、包起帆、李斌、王曙群等令人景仰。

进入新时代,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世界最大最重核电汽轮机低压焊接转子、国产大飞机C919、首艘国产大型邮轮以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一批大国重器前端在上海诞生,上海工人阶级在落实国家战略、突破“卡脖子”等方面勇攀高峰、再立新功。

(作者: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李友钟)

原标题:《上海总工会走过了怎样的百年征程》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海沙尔 摄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李友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