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7:49:00
4月桂林,漓江如练,群峰叠翠。
清晨的相公山顶,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早已架起相机,捕捉“云雾千重脚下凝,霞光万丈染兴坪”的自然奇观;夜幕下的阳朔西街,霓虹与月光交相辉映,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语言伴着欢笑在千年青石板路上流淌。
回眸2025年第一季度,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3743.18万人次、同比增长14.68%,实现旅游总收入481.87亿元、同比增长15.53%;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2.01万人次、同比增长52.64%,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8384.11万美元、同比增长55.44%;全市269家限上住宿业企业累计完成营业额5.03亿元,同比增长6.2%,文旅市场实现“开门红”。这座以山水闻名的城市,正以“文旅焕新”为动力,谱写世界级旅游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入境游持续升温 各地游客近悦远来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想来看看。过来发现大家都很热情,像过年一样热闹,我们也很开心。”4月18日,香港直通专列陆续抵达桂林,在车站举办的特色欢迎仪式,让“期待山水之旅”成为近5000名香港游客的共同感受。
“我很喜欢桂林的美食,像桂林米粉、啤酒鱼都很好吃,价格也很公道。”一位第二次来桂林旅游的香港游客表示,桂林的美味让他念念不忘。他直言,自己喜欢在吃米粉时多加一份锅烧,这样吃起来更美味。不仅是锅烧,桂林米粉店里,食客们可以从明码标价的餐牌上,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添加牛肉、牛腩、猪肺等配菜,美味升级,回味无穷。
当前,全球旅游市场全面复苏,桂林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一拨又一拨游客的口口相传和影像分享中,成为越来越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引客入桂,离不开交通畅联。香港直通专列的开通,是我市积极融入大湾区发展格局、加强桂港旅游合作以及推进我市入境过夜游客快速增长的具体举措之一。而随着桂林往返吉隆坡、香港等地的直飞航线恢复开通,在便利东南亚游客、香港游客入桂的同时,还将串联起欧美、日韩等中远程入境游客市场,带动桂林与世界在旅游、商贸、文化等多领域交流,让桂林的国际通达性进一步增强。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周密部署下,我局联动相关单位一起布局我市入境航线培育工作,将开通8个国家和地区的入境航线。”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利用240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优势,积极推动更多国际及地区航线的恢复和开通,吸引更多国际游客来桂林旅游度假,为桂林入境旅游市场持续注入新活力。
文旅焕新亮点纷呈 “融”“创”并进激发城市活力
4月1日,随着春秋航空沈阳直飞桂林包机航班9C6809顺利抵达桂林机场,桂林沈阳“互换春天”活动正式启动。沈阳市副市长、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局长刘克斌表示,两地自去年开展“小砂糖橘”“小东北虎”文旅互动以来,到访客流量同比大幅提升。“我们这次来不仅仅是达成文旅合作,更希望引发两个城市情感上的共鸣,以文化共荣促进经济共兴,为全国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套可借鉴、可推广的方案与实践。”
桂林文旅“朋友圈”越来越大,既离不开创新营销,更得益于持续向新的业态发展。从2022年1月象鼻山景区全面免费开放,激活桂林文旅一池春水;到如今全市多个景区实行“一票游三日”制度,让“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发展转型,桂林始终紧跟文旅发展趋势,打破门票依赖、深耕业态焕新,全力促进“流量”转化为“留量”。
如今,桂林又瞄准了低空经济新赛道,助力文旅发展飞出“新高度”。在阳朔,我国自主研制的“祥云”AS700载人飞艇顺利降落,高空飞拉达运动为“勇敢者”看山水提供了空中视角,还有直升机飞行、热气球自由飞、动力滑翔伞运动等多种产品,蓬勃发展的“低空+旅游”新模式,受到游客们的广泛好评。数据显示,2024年,阳朔低空旅游项目年均接待游客量突破15万人次,营业额达5000万元。
此外,全市各景点景区持续焕新升级,优化游览路线、增加互动体验项目、挖掘文化内涵。桂林还推出多种主题旅游线路,用满满诚意、新奇玩法,丰富游客多元文旅体验。
就在今年“广西三月三”,为回馈深圳对口帮扶,桂林宣布年内全市60家A级旅游景区向深圳市民免首道门票。广西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总经理黄欢对此予以高度评价:“近年来,桂林的文旅业态进行了多次迭代升级,低空旅游、冰雪旅游、非遗体验、户外攀岩、探洞、高端民宿等新业态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桂林旅游产品体系。”她表示,深圳游客群体消费能力强,喜欢追求新奇体验。“我们接下来会推出更多个性化、疗愈式的旅游产品,让游客真正在山水间慢下来,疗愈身心。”
AI赋能提质增效 开辟智慧文旅新赛道
刚下飞机的游客小陈在微信中搜索“桂林一城游”AI助手,按照提示输入此次桂林之行的天数、人数、预算等信息,就收到了个性化的行程建议:“第一天市区游:上午前往参观象鼻山;下午参观叠彩山或伏波山;晚上游览‘两江四湖’;第二天阳朔游:上午骑行十里画廊,下午游览阳朔西街,晚上住山水民宿;第三天文化体验:上午参观桂林博物馆,下午游览七星公园或东西巷……”这个整合了全市文旅资源的数字平台,通过AI算法为游客提供精准服务。
如今,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旅游体验。尤其在景区管理方面,阳朔最有“发言权”——今年春节假期,当地充分运用“i游阳朔”智慧文旅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景区游客流量,及时调整售票、检票速度,避免游客长时间排队等待;利用智能监控设备,实时监测景区的安全状况和筏工、游客的动态,从根本上杜绝筏工服务不规范的行为,并确保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迅速做出响应。
“我们一家人来阳朔旅游,本来担心春节期间人多服务跟不上,但遇龙河的筏工师傅让我们彻底打消了顾虑。”今年春节假期,遇龙河景区的筏工们收到了85份表扬工单,游客陈先生在表扬热线里说,筏工师傅不仅耐心讲解景点,还热情地唱山歌,推荐了当地特色美食。“真的很贴心!他们不仅是筏工,更是阳朔山水的‘代言人’。”
科创赋能带来的事半功倍效应让人眼前一亮,更加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为焕新旅游发展不断注入智慧力量也成为桂林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的重要方向。
今年3月,桂林市人民政府与人民网签署“AI桂林”人工智能战略合作协议,以“AI+全域文旅”为关键切入点,构建“AI桂林”文旅大模型,推动桂林市文旅模式转型升级,助力桂林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抢占文旅产业数智化转型先机,为桂林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
“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与国际国内城市的多领域合作,不断优化旅游产品供给与服务升级,借助航线开通、专列运营等契机,加强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拓展,持续推进文旅焕新,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应用,以‘AI+’助力桂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世界级旅游城市,让更多游客在看山观画、游山读史、品味经典中感受桂林魅力。”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
来源: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