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9:4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祝梅 通讯员 裘云峰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高峰期,13日上午,人保财险温州永嘉支公司农险部工作人员通过“浙农险直通车”接到投保预约信息,立即赶赴永嘉县沙头村南川村,为永嘉县水对头粮食专业合作社的217.1亩早稻办理投保手续。这是我省今年第一笔水稻完全成本保险保单,根据投保要求,水稻秧苗种植成活返青后即可起保,该保单将于2025年4月15日零时正式生效。
这也是2025年新一届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联合体的首张保单。14日上午,浙江省新一届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正式签约成立,现场签署服务合同以及全省10个设区市的共保协议。记者了解到,本届全省主承保机构成员数量从2家增至6家,共保联合体成员从5家增加到8家,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期也从三年延至五年,将履约至2029年底。“未来五年我们主承杭州建德市的中央和省级政策性农险业务,为更好针对当地农户需求和产业特色来提升农险的服务能力,总公司特地调配2位农险业务专家支持配合我们。”阳光财险浙江省分公司总经理滕连胜说,公司今年首次签约加入共保体,已成立政策性农险项目工作专班,将全力做好服务“三农”的各项工作。
新一届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主要任务在于稳粮保供、富民强村、赋能增效。省农业农村厅计财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确保主粮和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保险覆盖面不断提升的前提下,今年,浙江将加大对基础农产品与山区海岛县支持力度。“从农民和农业企业需求看,部分险种开发还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比如淡水鱼养殖险保险保障水平还不够。”上述负责人说,省农业农村厅将会同相关单位加快对部分险种条款进行修改,围绕“土特产富”全产业链、积极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等方向创新和优化保险品类,还将进一步加大对地方特色险种的省级奖补力度,对山区海岛县省级奖补比例比其他县高10%。
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相当于为农业生产防风险建立了一套风险分摊机制。早在2004年,浙江就在全国率先开启政策性农业保险改革先行先试。经过20多年探索创新,目前,浙江已建立“中央+省级+地方”三级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创新开发特色险种128个,覆盖71%的“土特产”品类,其中粮食、生猪等基础农产品的参保率超80%,风险保障水平较20年前提升18倍。
按“中央保基础、省级保大宗、地方保特色”的原则,浙江建立差异化保费补贴机制,20多年来,各级财政保费补贴资金累计117亿元,撬动农业风险保额6200亿元,有效支撑了我省稳产保供和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规模突破20亿元,风险保障金额超660亿元,覆盖水稻、小麦、生猪等重要农产品。全省农业保险深度1.95%,保险密度1380元/人,均超全国平均水平;地方特色农险险种数量、保费规模占比分别为128个和40%,居全国第一。
根据相关要求,共保联合体实行多家保险公司联合、“单独建账、独立核算、标准统一、风险共担”的管理机制,按选定区域、各自承保份额比例承保风险责任,同时协同解决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为更好发挥共保体风险分散能力强、协同效能高的优势,今年起,浙江将对共保联合体各成员单位按年度进行绩效评价,服务评价不好的将进行份额和服务区域调整,我省还建立了退出机制,遴选了两位主承保机构“候补队员”,将以市场化手段提升政策性农业保险综合服务水平,带动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共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