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孝南“蓄引调”多管齐下 解决3万群众用水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7 10:32:0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欣 通讯员 李哲文 孙一琪 周梨

“水量足、冲劲大、24小时不停水,实在太好了!”8月11日,孝南区西河镇新景园社区居民夏倩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淌。不再担心会突然停水,她不慌不忙洗完头后,清清爽爽赶去单位上班。

而在过去3个多月里,水压不稳、水量不足、供水时间不能保障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夏倩。“每天仅在早上9点到晚上8点间供水,有一次我加班回来晚了,洗头洗到一半,突然停水了。”没来得及蓄水的她,只好用毛巾裹着头发凑合了一晚。

后来每天一下班,夏倩就火急火燎往回赶。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水龙头蓄水,然后再争分夺秒地洗头、洗澡、洗衣服。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孝南区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推动干部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坚持开门“答题”让群众“阅卷”,用心办好民生实事。

西河镇是孝南区海拔最高的乡镇,地势高、来水少。该镇党委副书记杨裕光在走访中发现,西河居民日用水量约3700吨,一半来自韩桥水库,一半来自孝南区新铺镇自来水厂。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西河镇持续干旱少雨,主供镇区用水的韩桥水库逐渐干涸,今年4月起已无法正常供水;而新铺镇自来水厂每天最多供水约1300吨,用水缺口巨大。

“民生等不起,必须‘敢快干’!”西河镇组建工作专班,想对策、找水源、做方案。今年6月,专班利用水库水位低的契机,历时一周对韩桥水库周边的渠系进行清理,增加来水面积,同时清理杂草、扩挖体积,水库总蓄水容量由原来的110余万立方米增至150余万立方米。

有了“大水缸”,可以把来水存起来,但连天干旱,能否从别处引水来?

五一水库至韩桥水库引调水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欣 摄)

在位于西河镇五桂村的五一水库至韩桥水库引调水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泵房主体工程已完工,挖掘机、起重机来来往往,工人们正忙着铺设直径1米多宽的黑色管道。

五一水库属于滚子河流域,承雨流域面积约3万亩,水量充沛。西河镇抢抓小流域综合治理机遇,积极争取总投资2400万元的引调水工程项目落地。

西河镇党委书记吴雅丽介绍,项目将铺设输水管网约3.08公里,今年8月底建成后,可有效缓解韩桥水库下游的邓家河生态基流不足问题,保障居民饮水安全和农业灌溉需求,并推动邓家河水质改善至Ⅲ类以上。

“既要谋远水,更要解近渴。”在加快推进引调水工程建设的同时,西河镇主动与孝感市自来水厂对接,利用该自来水厂与孝云大道市政管网配套完善的优势,新建8公里自来水管线连通西河镇。

7月中旬,管网铺设完毕后首次试水却没有成功。原因何在?孝南区水利和湖泊局专家团队和西河镇党委班子成员、西河水厂负责人等立即组成10余人的工作专班,历时2天沿线勘察。

专班成员发现孝感城区与西河镇存在20多米的地势落差,经科学论证后,决定在新铺镇新进村田家寨新建一座增压泵站。8月11日,泵站建成通水,西河镇约3万名群众用水难题终于得到解决。

增压泵站施工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欣 摄)

把“干部所干”与“群众所盼”精准咬合。孝南区各级党委(党组)一体推进“学查改”,查摆问题472个,逐一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

“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孝南在全区建立了20个观测点,出台有关制度26项。”孝南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冠城表示,将强化统筹、学用结合,把开展学习教育和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年”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中检验学习教育成效。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