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18:26:00
在福建省莆田市碧桂园天城二期施工现场,塔吊旋转,工程车辆往来穿梭。
“以前晚上睡不着,现在终于能看见自家阳台了。”业主陈先生指着正在拆除脚手架的楼体感慨道,“政府带着银行和企业一起使劲,让我们把悬着的心放下了。”
2024年初,莆田市住建局联合莆田金融监管分局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一场关乎万千家庭安居梦的保卫战在全市打响。其中,面临烂尾风险的碧桂园天城二期项目,在机制启动后仅一个月便重获生机,成为这场攻坚战中极具代表性的破局样本。
天城二期:
从“险象环生”到“破茧重生”
碧桂园天城二期项目912套住宅承载着仙游县数百个家庭的安居梦,原定于2022年底起分批交付房屋计划却在多重压力下停滞不前。
“当时项目销售几乎停滞,资金回笼缓慢,施工进度严重滞后,各方权益面临巨大风险。”仙游县住建局一位参与协调的工作人员回顾时仍心有余悸,“购房人焦虑,施工单位不安,银行也承受着资产质量压力。”
转机始于2024年2月莆田市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建立。机制一启动,碧桂园天城二期项目便被精准聚焦。莆田市住建局与莆田金融监管分局牵头,组织多部门深入调研,核心在于严格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清晰切割项目子公司风险与集团控股公司风险。
“关键在于精准拆弹,既要满足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以盘活项目,又要兼顾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莆田市保交房工作专班成员点明了机制运作的精髓。
一个月后,该项目成功纳入首批“白名单”。主办行招商银行莆田分行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打破常规审批流程,8天内即完成7000万元开发贷款的展期审批。
“时间就是信心,效率就是生命线。”招商银行莆田分行项目经办人员描述了当时的紧迫感,“我们内部跨部门高效协同,同步推进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并与总行沟通,最终在极短时间内让展期落地。”
这笔关键贷款不仅成功展期,更实现了实质性的让利优化:贷款利率大幅下调92个基点,预计为项目节省财务成本约80万元。同时,在增加部分在建工程抵押缓释风险的基础上,银行还制定了更符合项目现金流现状的还款计划,显著缓解了房企的短期偿债压力。
展期消除了各方疑虑,为项目建设添加了澎湃动力。截至目前,项目已实现销售备案534套,住宅去化率攀升至61.82%。更令人振奋的是,19栋住宅已成功交付,剩余楼栋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建设与交付工作。
“看到银行资金到位、工地重新热火朝天,悬着的心才算真正放下。”项目承建方一位现场经理坦言,“现在目标明确,就是全力以赴保质量、保交付。”
“三位一体”协同攻坚:
莆田模式的制胜之道
碧桂园天城二期的“重生”,是莆田市创新构建“政银企三位一体”高效协同机制的生动注脚。这套机制的核心在于打破壁垒、精准发力。莆田市委、市政府领航,机制先行,高位推动,成立市级保交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制定“1+N+X”一揽子方案。
“我们联合金融监管、司法等部门以及各主要金融机构,建立了常态化工作协同机制,并针对像天城二期这样的重点风险项目,成立工作专班,下沉一线解决问题。”莆田市住建局房地产市场科科长陈志强介绍。
莆田金融监管分局与莆田市住建局多次联合组织政策宣导会、座谈会和银企对接会,对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及最高人民法院等的最新政策进行权威解读。
“反复宣导的目的是让银行和企业都吃透政策精神,确保融资协调工作始终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运行,精准落实保交房核心目标。”莆田金融监管分局副局长林玉新强调。
莆田市探索出“一项目一银行一方案”工作模式。多部门一体化联动,从项目评审、“白名单”审核推送、问题反馈与修复,到融资保障、督导监测,实现全流程高效运转。
“我们改变了以往‘文来文往’的低效沟通,强调‘人来人往’的现场对接。”一位参与多场协调会的银行机构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审核通过的6个项目,平均在半个月内就完成了授信批复,效率远超常规。”
针对碧桂园天城二期项目遇到的“集团风险拖累项目”这一普遍性难题,协调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我们重点督促银行机构,必须对项目自身资质和封闭运行可行性进行评估,合理区分风险,避免因集团层面的问题误伤子公司的正常项目。”莆田市保交房工作专班成员道出疏通堵点的核心策略。
两级联动闭环管理:
筑牢资金安全堤坝
在政银企横向协同下,莆田市构建了市、县纵向贯通的两级联动体系,形成监管合力,确保宝贵资金精准滴灌、安全运行。
莆田市严格准入,名单把关“心中有数”,市县两级紧密协作。市级工作专班对各县区预审上报的项目,搭建联合把关平台。
“我们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严格按照准入标准筛选,确保推送名单中的项目相对成熟、风险可控。”陈志强表示。通过前置约谈、走访意向主办行、推送需求清单等方式,提前摸清项目底数和融资难点,形成需协调解决的事项清单,实现项目“推送-反馈”的闭环管理。
莆田金融监管分局压实责任,力促“应贷尽贷”。通过召开专项座谈会、加强形势研判和政策督导,明确要求各银行机构对合规“白名单”项目必须积极满足其合理融资需求。
市、县三级监管部门联合行动,深入房企和项目现场进行实地督导和融资协调,共同压实金融机构责任。
以碧桂园天城二期为例,仙游金融监管支局与县住建局建立了定期会商调度机制。“强化县区属地监管前哨作用至关重要,核心是强化资金封闭管理。我们推动开发贷款和预售资金处于有效监管之下,专款专用,严防挪用。”仙游金融监管支局副局长林德凯介绍。该机制还成功推动了按揭配套银行重新准入并加快投放节奏。
在强有力的协调机制推动下,莆田辖内银行机构已累计向保交房项目投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67.43亿元,为市场注入了稳定剂,逐步推动金融与房地产的良性循环逐步形成。
截至2025年5月,通过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莆田市已累计为25个房地产项目提供授信支持68.25亿元,其中开发贷款获批金额达64.62亿元,实现了名单内项目资金支持全覆盖。尤为亮眼的是,贷款投放率高达94.68%,其中5个保交房项目的贷款投放率达到100%。
值得关注的是,在25个“白名单”项目中,民营房企项目达11个,占比44%。这一比例充分体现了协调机制对各类所有制房企一视同仁的支持,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提振了行业信心。
据了解,下一步莆田市将致力于推动房地产“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加速预备库项目融资落地,持续提升协调机制的覆盖面和政策影响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