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22:06:00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只争朝夕、凝心聚力,推动“稳”的基础支撑有力、“进”的动能积蓄成势、“好”的态势巩固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开门红”。
总体上看,我省经济发展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4%,比上年全年加快10.4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4.2%,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4.8%。
数据背后,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及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得益于什么优势?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将带来哪些积极作用?为此,记者采访了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劲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我省固投增长的背后,与产业结构优化、增长动能转换、政策效果延续等因素有哪些密不可分的关联性?
陈劲松:我省固投增长的本质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产业结构优化、新动能培育和政策红利释放的协同共振。一季度固投加速回升的背后,体现了产业结构优化的深度推进和新旧动能的转化。高技术产业投资以14.4%的增速领跑,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的激增反映我省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升级和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能扩张。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支持传统制造业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2024年,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分别为66.2%和7.0%。随着,宁德时代、奇瑞等重大项目投产落户贵州,以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产品正形成新的增长点。2024年全省锂离子电池产量1.44亿只,增长6.0%;汽车产量14.39万辆,增长202.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0.23万辆,增长30倍。
一季度,高技术服务业中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20.7%、环境监测治理投资增长8.9%,则显示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双轮驱动的服务业高端化转型。贵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数字经济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殷殷嘱托,做强做优数字经济,积极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加速培育“富矿精开”“电动贵州”绿色增长新动能。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列,成为中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因此,传统产业的升级以及产能扩张需要持续的投资驱动,新一轮的投资驱动必定会引起新动能的持续增长,进而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另外,固投增速的背后也彰显了政策效果的持续性发力。
“十四五”以来,贵州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以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聚焦“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把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作为经济工作的“头号工程”,各级政府部门强力部署和落实各项工作,为我省投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透过一季度我省投资数据,可以看到高技术产业投资持续加力,为我省经济实现“开门红”带来哪些积极作用?
陈劲松:高技术产业投资持续加力,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强劲表现意味着贵州作为后发地区突破传统要素依赖,这不仅带来短期的经济增速提升,更构建了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其释放的积极信号为我省经济实现“开门红”注入了多重动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14.2%,表明以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重点领域的投资带动了生产效率和附加值的提升,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增强贵州制造业在全国产业链中的竞争力。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20.7%,表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如数据中心、算力网络、5G应用)建设加快。贵州作为全国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此举将巩固其“东数西算”枢纽地位,吸引更多科技企业落地,加快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服务业发展。
二是培育新动能,增强经济韧性。高技术产业的高投入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如在电子信息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资源精深加工等领域的突破将催生新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深化绿色经济协同发展。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投资的增长意味着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清洁能源、环保技术等领域的投资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通过碳交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造经济效益,将为我省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是有利于形成产业链集聚效应。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将会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向贵州集中。如华为云全球总部落户贵安新区后,其配套的芯片设计、软件服务企业可能进一步集聚,为华为云全球智算中心等75亿元以上项目加快推进奠定基础。
五是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固定投资增速显著高于全国,反映出贵州营商环境的改善和扶持政策的有效性,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外资流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当前,全省着力培育投资增长新引擎和经济发展新动能,这将为我省传统产业转型、民营经济发展、金融服务供给带来哪些机遇和转变?
陈劲松:贵州省着力培育投资增长新引擎和新动能的过程,本质上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堆积”向“创新网络”升级,为传统产业摆脱低端锁定,通过技术跃迁实现“老树发新芽”,民营经济借助政策红利成为创新“生力军”,金融服务则主动承担资源配置的核心作用,通过产业—企业—金融的深入融合,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以投带产、以产促融”的闭环。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随着新能源电池、新材料装备等新兴产业投资增长,将改变发展方式由依赖资源转向比拼技术,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传统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一体化转型。
民营企业迎来发展新机。高技术产业(如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投资增长为民企提供新入口,如华为云、腾讯云在贵安新区的配套服务商参与了数据中心建设,其他民营企业也可凭借其灵活性抢占市场,在环保监测设备、智慧农业传感器等细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不断加强,民营企业的发展将有望成为创新的“生力军”。
金融服务成为资源配置的核心枢纽。随着高技术产业在贵州的落地和发展,银行应主动作为,发挥其资源配置核心枢纽的作用,为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绿色治理、技术创新等提供“研发贷”“专利质押融资”“生态补偿贷”“税务贷”等金融产品,切实解决高技术产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力维
编辑 姚梅
二审 王淑宜
三审 孙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