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潮评丨又见冒名顶替,“被偷走的人生”不该是一道无解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9:12:00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图源:网络截图

近日,据媒体报道,河南焦作某地公安局辅警席南称,其1990年高考后未收到录取通知以为落榜,2022年(席南时年52岁)才得知当年已被焦作卫校录取,但被人冒用身份入学,顶替者改名“李席南”,毕业后成为公职人员,还成为某镇卫生院的副院长。报道称,事发后当地卫健部门开除了冒用者,但相关人员却至今未被追究法律责任。

4月22日晚,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称,沁阳市委、市政府已成立由纪委监委、公安局、法院、教体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此事开展调查。经初步核查,媒体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下一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依纪做好后续处理工作。

两个人,因为当年的那次“错位”,由此走上了不同的人生。对“真席南”而言,被“偷”走的是录取通知书,是求学机会,更是他自己的人生。毕竟农村出身的他,考学是当年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谁能想到竟被硬生生给堵上了。无论是谁遇到这种事,都无法容忍和接受,更何况这一“偷”就是30多年。别说什么命运弄人,这就是人为操纵种下的恶果。公平正义的缺席,让无辜者沦为受害者,这是“法治之耻”。

在那个信息不通达、身份认证制度不完善的时代,冒名顶替确实时有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冒名顶替“难以被发现”。

既然是冒名顶替,就要偷当事人的档案资料,这个过程本身就会有很多漏洞,但“假席南”却能顺利过关,那是谁在为他开路和遮掩?这里有无“权力失控”?就算这一关真的能蒙混过去,毕竟是两个人,档案材料里必然有很多信息对不上,比如,“假席南”档案里就有“真席南”的照片。这一点,在当地卫健部门2022年7月18日《关于给予李席南开除处分的决定》一文中也有明确写到。可是,这么明显的漏洞,当年怎么就没发现呢?就算是一次没发现,但“假席南”还经历了毕业、入公职、当领导干部等一系列事,“问题档案”仍能一路绿灯,这怎么都说不过去。审核漏洞、纠偏缺位的背后,可能不乏规则的失守,制度的失范。

此案的另一个疑点是:2022年,孟州市卫健委给予“假席南”开除处分并函告教育部门撤销其中专学历证书,撤销其医师资格证书,当时,在相关《处理报告》中,孟州市卫健委还曾给出将此案移交司法部门的建议。可是,按照孟州市卫健委工作人员的说法,此案移送司法机关的建议最终并未落实。这到底“卡”在了哪里?又为何而“卡”?需要当地联合调查组给出明确答案。

把别人的人生偷走几十年,“假席南”只落个被开除的下场,而“真席南”想要的真相和交代,却没有到来。例如,冒名顶替是怎么发生的?谁该为此事担责?如何担责?当事人的正当权益谁来弥补?如何弥补?在此种情况下,别说“真席南”了,就连舆论这关都过不去。据“真席南”透露,顶替上学的事情被揭穿后,“假席南”曾联系过他,但后来出了处理结果,就不联系了,说已经被处理了,不要再找他了。“变脸”的“假席南”,大概率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指望他真心悔改,也不现实。但越是这样,此事越不能到此为止。

时间是不可逆的,“真席南”被偷走的人生也无法重启,但这世上还有公道,还有良知,那就不能容忍“被偷走的人生”成为一道无解题。这道题能不能解好,“真席南”失去的人生又能找补回来多少?与我们这个社会对公平正义的执着度,以及法治的“含金量”息息相关。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