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6 07:04:36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更是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健全食品行业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不仅关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更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支撑。近日,记者采访了首都师范大学信用立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专家薛方,他在深入剖析食品行业现状时指出,当前食品行业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诸多挑战。
东方IC
一方面,食品行业经营主体众多且分散,尤其是民营中小食品企业占比较大,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食品相关企业超127.2万家,其中民营中小企业是绝对多数主体,这使得统一的诚信监管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企业存在短视行为,为降低成本、获取更高利润,不惜违背诚信原则,忽视食品安全与质量。而从监管层面来看,虽然我国已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缺乏监管协同、监管手段陈旧、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尚未形成一套完善且高效的覆盖食品行业全主体全周期的集采信、评信、用信、强信于一体的全链信用监管服务体系。
诚信体系: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引擎
薛方指出,食品行业是典型的良心行业,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诚信体系的坚实支撑。他强调,诚信不仅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食品行业而言,构建诚信体系不仅是行业自律的内在要求,更是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薛方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食品安全作为民生问题的底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构建食品行业诚信体系,能够有效遏制虚假宣传、非法添加、违规侵权、假冒伪劣等行为,确保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透明化,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同时,诚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食品行业需通过诚信建设实现产业提质升级,优化信用环境,催发创新生态。
框架与重点:夯实制度基础,完善信用服务
谈及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框架和重点,薛方表示,首先要夯实制度基础。这包括强化政策引领和标准先行,健全食品信用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全面建立全国食品行业信用监管、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信息体系机制,构建统一食品评价标准体系,实施信用评价。同时,要加强平台基础,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机制,加强全国食品信用信息归集整理。
在完善以信用评价为基础的信用服务供给体系方面,薛方指出,要推广信用承诺制,将履约践诺情况纳入相关主体的信用记录。同时,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确保过惩相当。此外,要加快构建食品行业信用修复服务体系,积极推进食品“三书同达”制度,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和信息共享,优化信用修复服务。
实践路径:以“胖东来”为镜,探索诚信体系建设新路径
薛方特别提到了近年来备受瞩目的“胖东来”现象。作为零售业的传奇,胖东来的成功不仅在于商业模式的创新,更在于诚信建设的卓越实践。薛方认为,胖东来的诚信观是食品安全的定海神针,其始终坚守“用真品换真心”的价值理念和战略定力,全心聚焦商超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全链条质量把控,提供了“质量即生命”的示范。
同时,胖东来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实践也值得借鉴。薛方指出,胖东来突破“最低合规”思维,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服务,如“不满意就退货”“黄金自助称重”等,甚至通过“急购热线”“上门退换货”等创新服务提升消费者体验。在危机处理上,胖东来采取“零容忍”态度,通过透明化处理重建信任,将短期经济损失转化为长期信誉资产。此外,胖东来还鼓励消费者参与监督,探索食品行业“吹哨人”制度,将诚信文化内嵌于企业制度建设之中。
薛方认为,“胖东来”现象对我国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他建议,我国食品行业可以借鉴胖东来的成功经验,构建“制度-技术-文化”三位一体的诚信体系。在制度方面,要强化政策引领和标准先行,完善信用评价和监管机制;在技术方面,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信用监管的精准度和透明度;在文化方面,要培育诚信文化,将诚信理念融入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避免“口号式诚信”和“文化虚化”。
创新与发展:多元增信+ESG、数字信用与生态信用
在谈到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时,薛方表示,要夯实责任根基,创建民营中小食品企业“多元增信+ESG”双驱机制。他指出,中小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实体经济根基,食品行业也不例外。因此,要通过多元增信手段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同时,未雨绸缪积极引入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薛方还强调了数字信用体系和生态信用体系在食品行业诚信建设中的重要性。他认为,数字信用体系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用信息的归集、整合和共享,提升信用监管的精准度和效率。而生态信用体系则与绿色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是推动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之一。通过构建生态信用机制,可以引导企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薛方最后强调,推进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力度,推动食品行业诚信体系不断完善;企业要立信、守信、用信、强信,增强食品经营诚信合规的内生动力,加强内部管理和质量控制;社会要加强监督和舆论引导,营造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共筑食品行业诚信长城,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健康、放心的食品产品,助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中国式现代化。(陈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