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关税反复撕扯下的美国|凤凰聚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20:51:00    

从4月2日特朗普政府发布所谓“解放日”关税公告以来,“特式关税”政策就反反复复地一会儿更改、一会儿加码。在这些矛盾和撕扯背后,当然有国际压力,但更有美国国内的撕裂。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背后的支点是他向美国选民所承诺的“美国优先”以及“MAGA”,现今美国人可满意?



Part.

1


美国脱口秀节目《斯蒂芬·科尔伯特晚间秀》主持人称,“上周末,他(特朗普)说‘这不是谈判’‘我的政策永远都不会改变’。是的,没错,他的政策永远不会改变,尤其是他那条‘他的政策总是在变’的政策。这一条,坚如磐石。”



美国的脱口秀节目可以被看作是国际政治热点人物与事件的晴雨表。


美国总统特朗普掀起的全球关税与贸易大战,已经为美国脱口秀节目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素材。这场开始于2025年4月2日,仅仅两天之后又出现剧情反转的关税大战。到4月17日,特朗普又自说自话地宣布,将和更多的国家达成协议,包括最大的竞争对手中国。



短短十多天的时间,特朗普决策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已经在美国社会多个层面引发了难以弥合的撕裂与冲突。从政府内部的分歧到普通民众的不满,从经济界的担忧到社会的动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影响深远。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特朗普的决策看似反复无常,实则暗含了深层的战略考量。重大事务从无轻率之举,其初始决策必经周密推演。后续政策调整的本质并非个人行事风格使然,而是对客观形势的动态响应,当现实发展超出预案框架时,及时修正实为危机管控的必然选择,否则可能陷入更严重的失控局面。



特朗普政府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后,2025年4月5日,美国各地爆发了自特朗普总统上任以来规模最大的抗议活动,这场名为“住手”的示威活动席卷全美50个州,涉及1300多个城镇,参与人数达数百万。“贸易战让我们变穷”抗议标语,道出了普通美国民众最直接的担忧。


浙江外国语学院外聘教授 王冲:

特朗普的激进改革引发多维矛盾,大规模裁撤国会立法设立的政府机构、削减公职人员,这些举措持续激化社会多领域积怨。特别是加征关税政策,经测算将导致每户家庭年均损失约4000美元,成为压垮民众忍耐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使矛盾在经济民生领域集中爆发。


伴随着大规模抗议活动一同到来的,还有一场席卷全美的抢购风潮。而这场抢购风潮的规模和烈度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


4月2日,美国知名投资人马克·库班在社交平台上发出了末日般的警告,“是时候开始囤货了。从牙膏到肥皂,凡是能储存的都应该趁早买。”他的这一建议迅速引起民众的关注和实际行动的响应。



《华尔街日报》最新的民调显示,54%的选民反对特朗普的关税计划,高于特朗普的支持者12个百分点。而美国独立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则显得格外有意思,45岁以上选民中62%仍支持关税政策,而35岁以下群体支持率骤降至29%。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皮尤民调显示美国年轻一代对华的负面认知指标明显下滑,说明年轻人在信息获取模式变革中对认知框架的重塑。相较于其他群体,年轻人通过多元渠道构建的对华认知更具客观性。


Part.

2


也许特朗普都没有想到,在他的关税政策出台之后,甚至连自己的团队内部都出现了巨大的争吵与分歧。


马斯克从竞选开始,一直就是特朗普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为特朗普的竞选活动捐赠了巨额资金。而他也被特朗普所倚重,任命为政府效率部的负责人。然而,随着特朗普推行激进的全球关税政策,马斯克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特斯拉深度嵌入跨国生产网络。当全球贸易争端从根本上动摇其产业链根基时,商业逻辑清晰地显示出产业链全球化程度越高的企业,在供应链断裂危机中受损越严重、反弹越激烈。马斯克对贸易战的激烈反对,正是反映了这个现象,我跟你关系再好,但是你断我财路,还是要跟你急。


4月5日,马斯克在社交平上,批评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的观点。并通过解释一支简单铅笔的国际化生产过程,生动阐述了全球贸易合作的重要性。


纳瓦罗作为特朗普关税政策的重要推动者,对马斯克进行了强硬回应。纳瓦罗称,马斯克只是个卖车的,不懂关税政策,还贬低特斯拉的制造方式,称其更像是一个零件组装商,而不是真正的汽车制造商。



这场特朗普团队内部的冲突愈演愈烈,最终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对纳瓦罗爆出粗口,称他是个“白痴”,是一个“比一袋砖还笨”的人。并驳斥纳瓦罗关于特斯拉制造与组装流程的言论。马斯克强调,特斯拉拥有最能体现“美国制造”的汽车。


马斯克与纳瓦罗之间的激烈争吵,不得不让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出来打圆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纳瓦罗在学术界时期便形成反华鹰派思维,进入特朗普政府的决策层后更将学术立场转化为现实政策,作为对华关税战的核心推动者。他与马斯克迥异的背景、思维及利益诉求,在政策制定中形成强烈对冲,二者是最赞成和最反对的两个非常典型的象征。



财政部长贝森特态度的前后变化,无疑也是特朗普团队内部出现裂痕的另一个标志。随着特朗普宣布对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实施“对等关税”,以及美股迎来“史诗级暴跌”,贝森特尝试说服特朗普把重点放在达成“有利的贸易协议”上。甚至当时有媒体爆料,贝森特以辞职为威胁,逼迫特朗普收回关税成命。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金融投资专家贝森特在决策时,会深度权衡政策对美国经济与金融的利弊影响,这与纳瓦罗的决策逻辑形成鲜明对比。纳瓦罗秉持“逢中必反”的极端立场,而贝森特虽同属反对阵营,却展现出金融从业者的理性特质。贝森特与特朗普的政策分歧,及其与纳瓦罗在主张上的根本差异,不仅暴露了特朗普决策团队内部的深刻裂痕,更凸显了该团队在核心战略层面缺乏共识的困境。


Part.

3


这场带有典型特朗普风格的关税大战,不得不让美国媒体和分析家们从特朗普本人的性格特征与过去的政治经历中去寻找整个事件发展的合理性。


从商多年的特朗普把一切关系视作“交易”,所有东西都可以作为谈判和交易的条件,在国际政治博弈中,特朗普特别喜欢寻找软弱的猎物,他只希望在短期内获得最大化的收益。在政治上,最适合特朗普的标签就是现实主义、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



资深媒体人 萨苏:

特朗普执政百日的决策逻辑呈现鲜明的利益导向特征,如果碰壁了就换一个方向走,这种模式在首个任期已现端倪,如今更被国际社会广泛识破。他惯于通过制造议题、激化矛盾来攫取谈判筹码的伎俩,正遭遇越来越多国家的战略抵制。


在特朗普政府发动关税大战后,民主党迅速发出了反对的声音。



哈基姆·杰弗里斯,作为美国众议院少数党领袖,他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1968年以来最大规模增税”,这将导致物价全面上涨,这将把美国经济推向衰退。查克·舒默,作为参议院少数党领袖警告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引发一场全国性的经济衰退”,他敦促特朗普立即放弃这一“灾难性的关税政策”。


资深媒体人 萨苏:

民主党在这次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战的时候,它的发声是比较温和的,它相对来说没有直接跟特朗普硬刚,一方面是没有这个实力,因为在国会的它并不占优势,而另外一方面其实它也有自己的一些小算盘。民主党它就认为特朗普现在它所采取的这种孤注一掷的这种打法,对于一个美国这样大国肯定是不正常的,它成功的概率非常之低,另外一方面也在观望,希望共和党内部出现反对特朗普的力量。


4月15日,美国前总统拜登在卸任以来的第一次公开活动中,对特朗普的执政措施进行了炮轰,“在不到100天里,这个新政府造成了如此多的损害和破坏。这真是让人震惊。”


白宫发言人迅速对拜登的讲话内容作出回击称,“我对他在晚上发表演讲感到震惊,我以为他的睡觉时间要比今晚的演讲时间早得多。”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作为刚离任的总统,对美国国内外公共政策的评价是兼具权威性与风向标意义的。前最高决策者的尖锐批评引发白宫罕见的重话反击,而重量级人物的公开对立,恰恰折射出当前美国政治撕裂的深层危机。


拜登的批评刚刚过去四天,4月19日,另一位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又对特朗普的政策发出批评。他称,“我们的人民和国家机构所拥有的这些巨大的财产,我们真的要把它们置于危险之中吗?”


而在4月3日,前总统奥巴马在讲话中反对特朗普对美国高校及其他机构的攻击行为。



在短短两周多的时间里,三位民主党籍前总统接连公开谴责特朗普政府及其政策。可能是“前所未有”。这三位民主党人通过自身行动和言论表明,美国正面临非常时期,需要采取非常举措。


浙江外国语学院外聘教授 王冲:

民主党的反应整体是先抑后扬,初期遵循大选败方传统蛰伏规律,但是随着事态的演进,克林顿、奥巴马等党内重量级人物率先打破沉默,直接批评特朗普政策;基层则依托旧金山、西雅图等深蓝城市持续发起周末抗议,在舆论上给特朗普施加压力,特朗普面对的是来自方方面面的民主党的压力。



安东尼·布林肯,作为拜登政府的国务卿,表示,“不论是增加政府收入、将制造业带回美国,还是解决贸易逆差,我们一直在听到不同的说法,我希望能够听到特朗普政府出来澄清,他们到底想要做什么。”



对于即将展开的贸易谈判,布林肯表示,美国和贸易伙伴可以通过谈判达成结果,但这件事向世界各国,包括一些美国最亲密盟友发出的信号是,“我们的最亲密的盟友认为必须远离美国、不能再依赖于美国。”


迈克·蓬佩奥,作为特朗普政府的前国务卿,他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为了保护美国的利益,他支持特朗普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实施的关税措施。只有这样,美国才可以和各国进行更公平的贸易谈判。



资深媒体人 萨苏:

尽管二人存在私人罅隙,双方在战略认知上却呈现同频共振。他们认为,美国当前仍保有战略博弈的足够筹码,通过主动制造战略冒险仍能撼动国际格局;若国力衰退至临界阈值,此类冒险将失去价值基础。


Part.

4


金融家们也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发出警告。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称,“经济是国际关系的长期粘合剂,‘美国优先’没有问题,但若因此让美国孤立,将损害长期利益。”更多的经济学家开始担忧美国信用受损,美债恐遭到大量抛售。


4月17日,特朗普在白宫表示,美国与中国正在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他相信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最早能够在下个月达成协议,结束激烈的贸易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在尖锐对立的背景下,中美之间依然有立场的契合之处。中国既果断反制外部打压,又保持战略对话通道开放;美方在施压同时亦开启对话窗口。这种“对立中共存”的政策契合空间,构成了管理控制和修复稳定中美贸易关系的基础。


特朗普的关税大战不仅引发了美国国内社会各个层面的撕裂,更让美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从政治极化到经济不平等,从种族矛盾到社会信任的缺失,美国社会的撕裂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要缝合这些裂痕,特朗普需要做出改变。而美国也需要适应这位总统的风格。然而,这并非易事,究竟特朗普还能展现出多少领导力与智慧,甚至是魔力,来弥合美国社会的这些裂痕,我们期待着最后的答案。



资深媒体人 萨苏:

他不可能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把自己所有的政策全都改变了,我相信特朗普还会继续不断地制造危机,他靠危机而生存,也有可能因为危机而毁灭。


浙江外国语学院外聘教授 王冲:

特朗普是近80岁的老人,作为耄耋之年的政治家,特朗普的决策风格已呈现典型路径依赖,不能指望他有什么重大变化,但是他也会在碰到困难时调整政策。尽管存在战术性的调整空间,但期待其决策逻辑发生根本转向,或系统性采纳全球化治理思维,是不可能的。



谁会从特朗普的关税风暴中获益,这的确是个问题,哪怕是正试图从制造业回流中获益的美国中小制造企业,也表达出了对于贸易战的忧虑。在过去的半个多月中,全球市场尤其是股市,已经渐渐从关税战引发的大混乱中趋向平稳,但是速来相对稳定的美国国债风险却日益高企,这显示全球对于美国的信心仍在崩塌中。



制片人:王瑞雪

编导:易晏

编辑:王津捷

相关文章